义乌网

 找回密码
 注册
义乌网 首页 亲子 学龄前(3-6年) 查看内容

这些行为会夺走孩子的幸福感

2012-2-10 14:17

摘要: 在许多妈妈的眼里,现在的孩子幸福得不得了。可是,现在的孩子们真的觉得自己很幸福吗?
专家分析:自信与幸福感的获得是一个良性循环

  小涛是个自信的孩子。一般自信约在孩子4岁时就会出现,自信的特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做事的动机、态度和行为,自信是成功的必要条件。

  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为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心理学上称之为“自我效能感”。幼儿的自我效能感是指自己能达到自己所确定的目标,从而获得自豪感。其中的核心显而易见是儿童的自信心。幼儿不断地学习、模仿****的行为和语言,最后解决问题,实现自我的能力而获得了成功和幸福感。自信和幸福感获得是一个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

  专家建议:让孩子动手做获得自信与追求幸福的能力

  自信的孩子更能获得幸福。他们能积极地参加各种活动、主动地与人交往、勇敢地面对困难、较快地适应环境、大胆地尝试新事物,这些都是孩子获得幸福的关键。

  自信的形成与孩子的动手能力有关。这种能力不是来自说教,而是孩子从亲身体验中获得的。心理学家认为,早期经验与自信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孩子不是被动地接受外界事物的刺激,而是通过摆弄、堆叠等动作促进大脑的发育和思维能力的建构。孩子在操作活动中可以获得多种感知经验和知识,同时获得许多动作经验,这种经验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和经验不断的丰富,就会内化为幼儿的能力。

  妈妈让孩子动手做,亲自去体验,孩子动手能力强,就会有自信。但有些妈妈不停地在孩子耳边说:“不行,这个你不会做”,“别动,这个危险”。孩子动手实践的机会在这样的声音中被剥夺了,孩子动手的热情被浇灭了,自信心没有建立起来,反而会有自己“不行”、“不好”的感受。这样的孩子又怎会幸福?孩子自信心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伴随着他的整个成长历程。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妈妈要在积极鼓励孩子的同时,经常性地创造条件让孩子自主活动,展现自我。

专家访谈Q&A:

  Q:您认为今天的孩子幸福吗?为什么?

  A:现在的孩子本来应该是幸福的,但是一些外在的原因剥夺了孩子获得幸福的机会。孩子的幸福来自于精神上的满足,但是现在给孩子精神上的关注太少,功利的太多。

  Q:在孩子成长中,你认为最重要的幸福是什么?

  A:妈妈的关注和理解。妈妈的关注会给孩子安全感,妈妈的理解能让孩子获得自信所需要的能力。

  让孩子勇敢面对挫折

  冬青老师觉得自己很幸福。她说:我经常觉得自己很幸福。我的家庭和睦美满。我和我的丈夫是大学同学,我们无论做什么、想什么都是一致的。我们还有两个可爱的女儿。事业方面,我是一个大学老师,当我看到学生在我的教育影响下快乐成长的时候,那种幸福的感觉是不可言喻的。

  冬青老师认为,幸福感的缺失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很大,但是影响不一定就是坏的,有时候,也会有积极的一面。因为,幸福不像成熟的果子,仅仅靠幸运就能掉进你的嘴里。

  童年的挫折让她坚强

  在谈到自己童年的时候,冬青老师说,自己的童年记忆是不快乐的。童年的她从妈妈那里受到过很多的打击和挫折,她觉得正是这种打击和挫折,让她敢于直面困难,特别好地培养了她、历练了她,以至于她抗挫折的能力特别强。

  冬青老师说,她遇到挫折和痛苦的时候,会去包容痛苦,将痛苦转化为一种精神的力量。她认为,这是战胜困难的勇气和获得幸福的能力。当孩子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妈妈引导孩子去战胜困难,幸福自然而然就有了。

  现在的她对人对事,都抱着慈悲的心态,能够宽容地对待一切。可是,她觉得坚强并不等于麻木,她依然有一颗敏感的心,为日出的蓬勃和日落余晖而感动,为干枯却遒劲的树枝而感动。

  她的生活充满了希望和感动。

注:本站部分内容为网友上传,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本站会在第一时间将信息删除!
近期专题
兴业社区举办财商体验营活动 我市第八届幼少儿舞蹈比赛落幕 “微服务”打造居民“幸福圈”  稠江街道社区创投“总动员”激发基层治理新活力 抓好隐患排查不松懈 拧紧暑期交通安全弦 市水务集团分布式光伏储能项目投用

义乌网

GMT+8, 2025-7-5 23:5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