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核心员工确定标准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核心骨干确定的指导性标准: 1、 责任标准
该员工虽然不是企业的中高层领导,但是在具体部门也担任着相对重要的职务,与其他员工不同的是,他代表着一个团队对部门、对企业负责,同时,他也是将部门的任务具体分派给团队中各个成员的人。
2、业绩标准
该员工处于部门的关键岗位,可能没有担任行政职务,但是对部门的主要业绩做出重要贡献,因其个人业务能力突出,在短期内具有不可替代性。同时近三年的绩效考核结果均为优秀。
3、成长潜力
该员工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年龄在40岁以下,人际关系良好,可以列入后备干部队伍。
4、工作态度
该员工工作态度端正,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合作精神。
以上标准是确定各部门核心员工时需要综合考虑的,但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因此不能求全责备。可能有一些员工业绩突出、对部门做出巨大贡献,但是其学历不高或者并没有担任一定的职务,对于这些员工,我们不能生搬硬套上面的标准,而是要灵活运用。
三、核心员工薪酬确定的原则
1、战略导向原则
适应企业战略发展方向对高级人才的需求,牵引各部门打造骨干员工队伍,为企业的未来发展筹备人才。
2、责权利一致原则
承担多大的责任就应享有相应的权利和利益,否则付出和回报不成比例,容易造成优秀人才的流失。
3、市场导向原则
员工的工资水平要和市场挂钩,与同行业市场水平持平或者超越同行业水平,否则在吸引人才方面就不具备竞争力。
四、核心员工薪酬确定的方式
因为在各个企业中都存在职能部门,因此职能部门的人才是通用型人才,其薪酬的参照标准也比较多。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虽然职能部门的产出不能用实实在在的货币进行衡量,但是其对企业的贡献不亚于为企业创造金钱利润的经营性单位,如企业的人力资源部,在企业用人、留人、培养人方面做出的努力,为企业的正常运行提供了坚实的人才后盾。
1、参照经营性单位核心员工工资标准
经营性单位核心员工的工资标准与本单位的经营效益密切相关,但是一般情况下都会比作为“清水衙门”的职能部门员工的工资高出很多,这也与企业的行业性质有关。作为大型的制造型企业,重视技术忽视管理是业内通用的做法。而事实上,面对现代化、国际化的市场环境,改进和提升企业的管理行为是必然的选择,改善企业管理人员的待遇也是早晚的事。另外,从一定意义上来讲,一样作为企业的核心员工,其待遇原则上应该是一样的。所以职能部门核心员工的工资的第一个参照标准就是经营性单位核心员工的工资标准。
2、参照业界其他企业核心员工的工资标准
参照行业内其他企业核心员工的工资标准,确定本企业核心员工的工资标准,是企业留住优秀人才必须采取的措施。在人才激烈竞争的市场条件下,职能部门的核心员工因其自身能力的通用性和市场需求的普遍性,其流失的可能性比专业技术人才更大,所以为保持企业运行的连续性,降低企业用人风险,根据市场标准来确定职能部门核心员工的工资是明智之举。
总之,科学而合理的确定职能部门核心员工薪酬,是企业留住人才、打破收入平均化的格局、激励人才快速成长的必然措施,是企业重视管理型人才,向现代化、国际化企业转变的表现,也是是企业提高自身竞争力、实现员工薪酬管理规范化的关键一步。 |
GMT+8, 2025-5-3 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