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网

 找回密码
 注册
义乌网 首页 义乌新闻 查看内容

义乌富二代谈收治智障儿:我就是一个普通人

2012-6-8 09:13

摘要: 孩子们不听话,很难组织,为拍一张合影,周晓丽夫妇在操场上足足召唤了半个小时   创办脑瘫康复部10年、育智学校7年,默默无闻的周晓丽最近走红网络“义乌富二代10年收治众多脑瘫及智障儿童”一事广为流传。    ...
孩子们不听话,很难组织,为拍一张合影,周晓丽夫妇在操场上足足召唤了半个小时
孩子们不听话,很难组织,为拍一张合影,周晓丽夫妇在操场上足足召唤了半个小时 

  创办脑瘫康复部10年、育智学校7年,默默无闻的周晓丽最近走红网络“义乌富二代10年收治众多脑瘫及智障儿童”一事广为流传。

  为什么放着蒸蒸日上的家族企业不做,却办起了不挣钱的康复部和学校?记者近日到浙江义乌专访周晓丽,还原一个普通而真实的富二代。

  弟弟先天残疾,全家四处求医

  如果不是弟弟出生,34岁的周晓丽早已继承父亲周华龙的彩印企业。

  年近六旬的周华龙是义乌最早一批商人,先后做过贴纸、袜子和彩印生意,10多年前便积累了数千万家产。早在2000年,老周就买了一辆上百万元的豪车,在当地颇为抢眼。他在义乌拥有多处房产,厂房占地就超过1000平方米。

  周华龙一直觉得,大女儿周晓丽和未来女婿是合适的接班人。“我成绩不好,高考落榜。不如妹妹,考上浙江大学,后来进了电视台。”周晓丽介绍,义乌人有个习惯,家长希望读书有出息的孩子,找一份稳定工作。“像我这种读不下去的,就替家里打理生意。”

  事实上,周晓丽也遗传了父辈的商业头脑。高中一毕业,她就成了父亲的得力助手。

  义乌家境殷实的人家,大多首选把家业传给儿子,周华龙也不例外。1996年,周晓丽18岁,妹妹周晓颖15岁,弟弟周锦康降生,没过多久周锦康被诊断为脑瘫。

  周华龙夫妇带儿四处求医,花去高额医疗费,孩子却仍不会走路。周晓丽高中毕业后,分担了陪伴弟弟的责任。正因为至亲先天残疾,她对脑瘫儿童产生了一种特殊感情。

  支持丈夫理想,办脑瘫康复部

  如果不是丈夫出现,周晓丽很可能长期保持这样一种生活状态:一边陪弟弟看病,一边帮父亲办厂。

  2002年,姐弟俩在石家庄市遇到了马飞。比周晓丽小两岁的马飞,来自河北农村,幼年家贫,靠希望工程才上了学。他从医学院专科毕业后,进入石家庄小儿脑瘫康复中心工作,专攻中西医结合治疗脑瘫。

  经过马飞几个月耐心治疗,周锦康奇迹般地站起身,迈开步,拿勺子吃饭,甚至还学会了自己大小便。看着眼前沉稳专注的北方汉子,全身心为弟弟按摩,爱的种子在周晓丽心中悄然萌芽。

  起初,周华龙不知道两人在谈恋爱,因为看中马飞的技术,想特聘他当儿子的私人医生,年薪5万元。条件相当诱人,马飞当时年薪不足2万元。“马飞回答,来义乌的唯一条件是,父母同意我们订婚。”周晓丽羞涩地说。

  老周求之不得。他本来就不强求女儿非要找门当户对的伴侣。2002年6月11日,马飞来到义乌。不久后便和周晓丽喜结连理。

  周晓丽深知丈夫的理想利用个人专长,为更多脑瘫儿童服务。“他不是来享福的,也不喜欢做生意,我支持他的事业。”2002年底,在义乌市残联和卫生局的帮助下,脑瘫康复部成立,由马飞负责,就在彩印厂办公。

  那时,周晓丽仍没想过放弃生意,而是两边兼顾。

  父亲关厂腾地,损失不是很大

  如果没有父亲支持,周晓丽就没有场地办康复部和学校。

  2005年,周华龙年过半百,想退休享清福,尽快把女婿培养成接班人。“可我老公实在不是做生意的料。”周晓丽笑言。

  这一年,脑瘫康复部已成立3年,在当地小有名气。当时义乌仅此一家康复机构,许多家长慕名而来,找马医生治疗,但不少人误将智障当脑瘫。“其实很多脑瘫孩子的智力完全正常,康复后可以进普通学校。”马飞解释。

  面对众多家长渴望的眼神,周晓丽夫妇不忍拒绝。但求助者太多,周华龙腾出的厂房很快就不够用了。

  马飞永远不会忘记那一幕“老丈人闷头抽了几口烟,抬头说,‘工厂关门,让你们办学校。"老周很快处理掉所有机器,腾厂房,买康复治疗设备。

  工厂关门后,周晓丽夫妇有了足够场地,接纳更多孩子。2005年7月,“脑瘫康复部”招牌旁多了“育智教育中心”的牌子。2年前特批为育智学校,周晓丽任校长,接收智障儿;康复部继续面向脑瘫儿,由马飞负责。

  周晓丽很感谢父亲,腾出的厂房,每年光租金就损失35万元。但她强调说,没必要把老人的行为拔得过于崇高。“他当时已萌生退意,既然子女没法接管企业,不如顺水推舟,成全我们。”

  关厂的损失不算很大。“刚花37万元买的一台新机器,和10多台机器一起,总价只卖了30多万元,有些可惜。”周晓丽坦言,工厂歇业并不影响生活质量。由于周家有多处房产,仅靠房租,每年就有数十万元收入。从小到大,她都不缺钱,也从没为钱发过愁。

  办学校和做生意,可两全其美

  周晓丽从没想过靠办学赚钱,也没想过亏本经营。“少数孩子有困难,我免得起,就给他免费。超过自身能力范围的事,我不做。”她解释说,得益于政府支持,还没遇到大困难。

  受助孩子多为义乌籍,智障儿全托入学,可享受就学补助,每人每年8000元;脑瘫儿定期接受治疗,可享受康复补助,每人每月1600元。“就学补助维持学校日常运营;康复补助支付脑瘫治疗费,这两块都有稳定的经济来源。”

  周晓丽直言,网友对自己评价过高,“老公出力,老爸出地,政府补贴,我没做什么。感谢大家关心,学校的资金链没断,我不接受捐款。”她起初婉拒采访,因为招生已饱和。“担心很多人看到报道后来找我,爱莫能助。”

  近两年物价上涨,学校运营捉襟见肘,20多名员工月均工资从1500元涨到2500元。去年初,经教育局特批,育智教育中心从企业转为学校。周晓丽正在申请办学公用经费,每名学生每年有望再添约2000元补贴。“等钱到位,打算招聘更多有资质的老师,让学校运转更顺畅。”

  学校和康复部已步入正轨,周晓丽也有更多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去年,她重操旧业,和小姐妹合伙做起了饰品生意,“这一直都是我的兴趣。”

  喜欢做生意,也愿意支持丈夫,继续办学,“我想在两者之间找平衡,做到两全其美。”周晓丽开宝马车,是父亲送的礼物。她爱逛街,研究小商品,“这本身就是我工作的一部分。”她常去韩国进货,那里有许多精致饰品。她也爱旅游,乐于享受生活,闲暇时尽量多陪女儿。“我就是一个普通人,没什么特别。”

防欺凌,一起守护“少年的你”  健康活力满校园  稠江街道普查员: 尽心尽力做好普查工作  让这份“热乎饭”更暖心  我市因地制宜加快发展老年助餐服务  春“警”护航“筝”心守护  

义乌网

GMT+8, 2024-3-29 08:2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