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网

 找回密码
 注册
义乌网 首页 义乌新闻 查看内容

义乌“孝子哥”:母亲老了,儿子就是您的魂

2012-6-18 09:45

摘要: 义乌,这座以孝得名的城市,历来不缺孝子;这座以商兴市的城市,从来不缺坚持。   他原先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民,然后在城里当了靠拉黄包车为生的现代“祥子”,凭着自己微薄的收入担负着一家五口的生活。正是这样一 ...
       义乌,这座以孝得名的城市,历来不缺孝子;这座以商兴市的城市,从来不缺坚持。

  他原先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民,然后在城里当了靠拉黄包车为生的现代“祥子”,凭着自己微薄的收入担负着一家五口的生活。正是这样一名普通的汉子,近日却在《义乌新闻网》上“火”了起来,无数网友为他叫好加油,并赠名“孝子哥”——彰其十年如一日细心照料重病的母亲。

  “孝子哥”名叫龚辉昌,是稠江街道杨三村人。事情起于网友“金鹁鸪”在钓鱼矶公园偶遇晨练的“孝子哥”母子,一番交谈下,顿时为“孝子哥”对母亲的深情和母子俩的坚韧折服,随即在《义乌新闻网》上发贴:一位85岁高龄的老太太,10年前由于风湿性关节炎卧床不起,几乎瘫痪。为了治病,母子俩跑遍了市内外大医院,也用了许多民间秘方,但毫无起色。4年前“孝子哥”几乎是抱着母亲在公园练习走路。为了让母亲有一个良好的锻炼环境,“孝子哥”每天5点起床,从4楼把妈妈抱下,用三轮车驮着母亲来到3公里外的公园,开始了每天2小时的功课。100米、200米、1000米、2000米……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整整走了4年。如今在儿子的搀扶下,老太太一口气能走完3000米。

  为了寻访“孝子哥”母子,记者遵从他们的时间表,早早起床,清晨5、6点钟赶到钓鱼矶公园,希望能与他们来一次“偶遇”。如此几日后,终于在久雨初晴的一个清晨如愿以偿。

  蹒跚习步治脚疾

  钓鱼矶公园的一道美景

  你要是经常在钓鱼矶公园晨练,肯定经常看见在江边蹒跚而行的两个人。较年轻的男子一手推着一辆三轮车,一手搀扶着一位拄着拐杖的老太太。他们是一对母子,老太太叫陈章兰,今年85岁高龄,而每日搀扶母亲“蹒跚学步”的男子就是今年50岁的“孝子哥”。

  6月13日,一个起雾的早晨。这对母子刚到江边,三三两两早起晨练的熟人就跑到他们面前打招呼,开始相互寒暄,在轻雾迷蒙的江边显得格外温馨。

  在闲聊中,“孝子哥”慢慢打开了话匣子。

  10年前,老太太患上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卧床不起,几乎瘫痪。为了治病,“孝子哥”带着老母亲跑遍了市内外大医院,先后住了6次院。也寻遍了贝村、大陈等地的民间偏方,但起色甚微。

  老母亲的膝盖积水肿大,肌肉日益消瘦萎缩。老人经常喊着膝盖疼,甚至渐渐失去了行走的能力,在家常卧床、下地只能靠轮椅。听着母亲的痛苦呻吟、看着母亲憔悴的病容,“孝子哥”心里说不出的心酸、心痛,恨不能以身代之。

  老母亲视力不好,为了能让她的眼睛看得清楚,“孝子哥”带着她去医院做了白内障手术。手术后恢复视力的她,看东西清楚了,也激发了想多出去走一走、呼吸一下新鲜空气的冲动。

  4年前,“孝子哥”开始尝试着从身后抱着母亲,在公园里一步一步地练习走路。刚练习走路的时候,没走几步就摔倒一次。之后为了防止老母亲摔伤,“孝子哥”抱着老母亲时总是重心向后些,一方面承担了母亲的大部分体重,另一方面万一摔倒了,他也可以为老母亲作垫背。那段时间“孝子哥”身上的淤青变得越来越多,而老母亲的脚步也在一步、二步、三步、四步中一点点稳定有力起来……一天一天,一月一月,从抱撑改为搀扶,老太太终于可以在儿子的搀扶下站直身子、迈开脚步行走了!

  老母亲褶皱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虽然疼痛犹在。

  “孝子哥”说前几天没有到公园来,是因为老母亲血压上升,“孝子哥”带着母亲看完病后,在家休养了几天。平时除了下雨天,他们几乎每天早晨都来公园练习走路。一起晨练的人们有很多认识这对母子,几天不见他们来公园锻炼,心里会带着几丝不安。这对相依着蹒跚而行的母子似乎已成为钓鱼矶一景。这天见到这对母子重新出现,人们心中的那块石头终于落了下来,纷纷上前打招呼。

  “孝子哥”:

  生活不富足心却很柔软

  那天,“孝子哥”说,老母亲身体有点不舒服,就把黄包车拉来了,等走完这一段他还要带着母亲去医院量一下血压。走完一段休息时,他将母亲那根磨掉了一大截的拐杖放到黄包车上,并从一个袋子里拿出了几颗深蓝色的药丸,拧开保温杯的盖子喂给老母亲。吃完药的老太太翘着二郎腿偎坐在车上,表情宁静悠然。

  “孝子哥”父亲于2002年去世,他还有两个姐姐。作为家中的独子,“孝子哥”义不容辞地照顾着母亲的饮食起居,为病中的母亲端屎端尿,擦身洗脚。由于旧村改造,目前一家人暂住在楼下村的二姐家中。

  “孝子哥”以拉黄包车为生,干这行已有20多个年头,一般在绣湖广场一带拉客。这辆黄包车对他而言就是命根子,他拉一天车,需支付使用费、租金等55元。55元,是“孝子哥”始终牢记的一个数字。一天辛苦劳作下来,除去这55元后剩下的钱,才能用来养家糊口,才可以给老母亲看病,才能供女儿上大学。

  后来,又在公园内多次见到“孝子哥”,他总是一成不变的装束:上身穿着一件褪色的天蓝色衬衫,下身是卷着裤脚的灰色裤子,脚上一双鞋底磨损严重的解放胶鞋,1.7米左右的个头,总是留着胡须。可以想象,这位不修边幅的“孝子哥”并不富足,甚至经常为钱发愁。生活的艰辛困顿,磨去了他对物质的要求;然而却丝毫没有磨硬他柔软敏感的心,没有磨掉他对妻儿、母亲的关爱。

  乐观开朗的“孝子哥”,作为一个家庭中的儿子、丈夫、父亲,有时候也会感到压抑、疲惫,但他并不在家人面前表现出来。每次当心情不佳的时候,他就会爬上钓鱼矶,在四周无人的地方,捶胸撕心地呐喊一番。

  为了照顾老母亲,“孝子哥”的出车时间比其他人都要稍微晚一些;而一到晚上6、7点,他就准备骑车回家,不再去拉客人了。“母亲年纪大了,她是我一辈子的牵挂,我也是老母亲心中的魂。”他说,母亲睡得早,一到晚上7点多,见他还没有回家,就会在床上胡思乱想,睡不着。“所以我得早点回家陪她老人家。”

  网友“金鹁鸪”曾为“孝子哥”母子写下小诗:

  儿虽不富足

  但有无尽的感恩

  还有您给予的坚强臂膀

  靠紧我吧我的亲娘

  扶着您

  就像儿时您扶着我

  让我们母子手牵着手

  一起走向生命的远方

江湾小学开启“行走的课堂”  廿载爱心书包漂流路 26万份温暖照亮童心  从刚需到柔性 从“床边”到“心间” 7年试点,长护险的义乌探索  城市生活节 市民享便利  “五一”义乌文旅市场欣欣向荣  

义乌网

GMT+8, 2025-5-11 02:5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