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义乌有常驻外商1.5万人,仅鸡鸣山社区便寓居着来自55个国度和地域的660余名境外人员,被称为“分离国社区”。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背井离乡的外商在义乌打拼,为义乌展开做贡献,他们的实践问题,理应遭到关注。
地点:义乌江东街道鸡鸣山社区便民效劳中心 人员:义乌市纪委、卫生局、教育局、社区干部、外国人代表 时间:上午9时到11时30分 议题:老外如何就学、就医 外国小孩上学难不难? 哈米(伊朗籍):感激大家来听我们老外的意见。我在义乌时间长,住鸡鸣山社区已有8年。外国朋友都让我代表他们多说点。 阿杜(苏旦籍):哈米的中文好,让他多说说。 哈米:外国人在义乌上学还有点难。我说一个巴基斯坦朋友哈力的事吧。他在中国8年,娶了福建老婆,让孩子入了福建籍。今年孩子上小学,就遇到省事了:到特地接纳外国人小孩的五爱小学,人家说孩子是中国籍的;可跑到其他公办学校呢,又说孩子是外国人。最后只得上偏僻的民工子弟学校。 许显正(义乌市纪委效能室主任):十八大报告提出“教育是民族复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无论中国人外国人,孩子教育都是大问题。 王新伟(义乌市教育局基教科副科长):义乌的确存在着外地人“上学难”的问题。义乌共有外地初中生、小学生5.4万人,能够进公办学校的只需2.9万,其他2.5万孩子只能读民工子弟学校。 艰难是存在的,但请外国朋友放心,义乌处置外地孩子“上学难”的决计也很大。依照规划,“十二五”期间我们要新建20所学校。但受土地指标限制,树立进度较慢。我们又想了两个办法,一是把原来撤并的老校区重新启用,往常已有10所学校开端招生;二是政府想办法把23所私人办的民工子弟学校买回来,再派教员进去,进步教学质量。“上学难”问题,会逐步得四处置的。 哈米:谢谢您的回答。中国有句老话,“一口吃不成胖子”。我置信义乌政府会处置好。但还有一件事,是发作在我自己身上的。我孩子在义乌上四年级,每年学校要收2万元借读费。收费,我是能够了解的,我是老外嘛,但我不解的是同样的学校、同样是外国人,为什么有些外国朋友只交1.5万元呢? 王新伟:收取借读费的状况是存在的,而且这些费用也不会进校长口袋,是直接进入市财政专户账号的。但你所反响的不同收费规范,我回去咨询后,再给您回答。 外国人能不能买中国医保? 李萱(韩国籍):哈米,别忘了说保险的事。 哈米:哦,我马上说。我在义乌有个公司,聘了10多个中国员工。我都给他们交社保。可我自己却没法交。这些外国朋友也一样。人都有个头痛脑热的时分,没有保险,我们很没安全感。 叶赵辉(义乌卫生局医政科副科长):依照现行政策,外国朋友的确不能参与由政府主导的保险,由于社保是财政贴钱做的,没对外国人开放。不过,还有种办法就是你们可参与商业保险,往常中国商业保险也很兴隆。 哈米:我想参与的不是商业保险。我想参与的就是政府主导的社保,我置信中国政府,我们想参与的也只是医疗保险。我是想能不能算个数字出来,由中国政府承担的钱,也由我们自己承担,但是请允许我们参与。 叶赵辉:您这条倡议特别好。我曾经记下来了,会向上级部门反映,看能不能在外国人医疗保险政策上有所创新。 范甲盛(鸡鸣山社区党委书记):十八大报告说,“安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展开的必然请求。”我觉得哈米先生的倡议,还是合情合理的。人吃五谷杂粮,总要生病,有保险保证会更好些,心里也更踏实。 哈米:是的,就是想要个安全感。十八大开完了,我也看了电视报纸。我置信,中国有不好的中央,会好起来;好的中央会更好。你们这些官员能够来到社区,听我们老外说说民生难事,就能证明这点。感激你们! |
GMT+8, 2025-7-13 0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