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堂镇团力村桥头的水流,混浊发黄,义乌市“五水共治”监督团的市民装了一瓶水,很快瓶底就有泥沙沉淀。 在义乌的最南部,有一条溪流,当地人称为龙溪。龙溪从东阳画水镇发源,流经义乌赤岸、佛堂,流入吴溪后,最终汇入义乌江。 南宋嘉定六年修建的“国宝”古月桥,就横架在龙溪之上。当地有一个传说,明朝皇帝朱元璋落难到义乌时,为躲避追兵,曾经藏身古月桥之下的水流中。 然而,昨天,龙溪沿途的村民致电本报《浙中城事》反映,近几年龙溪的水质长期混浊,经常性发黄,甚至发红,被大家戏称为义乌的“黄河”。 现在,“五水共治”搞得轰轰烈烈,但让村民郁闷的是:这段时间,龙溪的水变得更黄了。 村民:溪水变得更黄了,水都不敢用来浇菜 昨天上午,记者驱车前往龙溪,沿着佛堂乡间小道而去,青山绿田风景优美,可是沿途的溪流却一片混浊,很是煞田园风光。 佛堂镇朝阳东路往东到底,就抵达剡溪村,流经该村的溪水已呈黄色,继续往东朝团力村方向行进,溪水的颜色开始深得发红。 在进团力村的桥头,61岁的老朱正赶往自留地干活。一说起龙溪水质,他一个劲摇头叹息:“以前龙溪水很清,七八年前东阳许宅开了采石场,下游的水就开始发黄。最近,溪水变得更黄了。” 老朱指着龙溪边的农田说,这些年村民都不敢用溪水灌溉,水中泥沙、矿物质成分含量大,影响农作物生长。为此,村里还造了专门的水库用于灌溉。 老朱说,以前上游只有许宅一家采石场,去年赤岸又开了采石场和洗沙场。现在,不管是雨天还是晴天,龙溪的水基本都是混浊发黄。 洗沙场:现在抓得严,哪敢偷排污水 沿着龙溪,记者在两三里外的赤岸镇环院村边,找到了村民说的采石场和洗沙场,就设在河边。记者看到,混浊有些发红的水,源源不断地从采石场流入龙溪。 一位姓陈的管理人员说,这些都是前一天晚上下来的雨水,雨水流入龙溪前,冲刷了采石场的粉尘。 洗沙场当天停工,负责人朱智荣也很快赶到了现场:“现在抓得严,我们哪敢偷排?偶尔因为沉淀池的水太满,会溢出一小部分水流入龙溪。”朱智荣说,采沙场去年11月经过整改重新开工,平均每天洗200立方米沙石,约400多吨,冲洗沙石的水经过3个沉淀池,循环利用。 为什么溪水会变得更黄呢?朱智荣说,这可能是因为龙溪正在进行改造,东阳许宅的一家采石场之前有偷排污水的情况,这些可能是导致溪水变黄的主要原因。 记者找到了东阳许宅的采石场,看到一股黄色的溪水从采石场方向过来,正往下游流。 采石场一位姓吴的管理人员说,他们采石场已经停工一个星期,流下去的泥沙水是从山上冲下来的,他们也没有办法。“以前确实存在直排的情况,当时大家都这样。现在要负刑事责任,谁也不敢啊。” 三个问题 村民说,龙溪成“黄河”,采石场、洗沙场是主因。洗沙场和采石场说,现在不敢偷排污水。那么,义乌“黄河”之水哪里来?现场查看后,记者找到龙溪水质最黄段的辖区赤岸镇政府和环保所。 1、龙溪的水质混浊,为什么会持续七八年? 赤岸镇政府水利员王亮说,这是因为上游的东阳许宅的采石场,之前存在将清洗砂石后的混水直排入溪的情况,造成了下游水质混浊。 赤岸镇雅治街村的村干部朱荣明说,村里以农业为主,附近一带没有大型生产企业,这些年来龙溪成“黄河”确实和上游的采石场有关。 2、为什么已被污染的龙溪边,还允许开采石场和洗沙场? 义乌市环保局赤岸环保分所所长朱有松说,环院村边两个矿石企业,一个是采石场,一个是洗沙场。洗沙场是在国土、环保等相关部门办理过审批手续的,而且环评一块也是合格的,而采石场却是“未批先建”的,是没有办理过相关环保审批手续的。 朱有松说,针对群众反映的水质问题,环保部门也不敢懈怠,经常会组织人员前往现场查看是否存在偷排污水、污染河道等情况。“洗沙场装了监控,根据我们日常检查,没有发现存在偷排污水的情况。” 该溪段目前水质混浊,环院采石场也是原因之一。朱有松说,采石场是没有生产性污水的,不过由于是开山采矿,产生粉尘不可避免。一到下雨天山上的雨水冲刷下来,就会带着这些粉尘和泥沙流入龙溪,这也是该溪段水质雨天更加混浊的原因。 去年环保部门发现问题后,也对采石场进行了立案处罚,并于今年春节后申请法院强制关停,但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没有执行。 3、为什么最近溪水变得更黄了? 王亮说,近期下过大雨,溪水本来就较浑浊。再加上2月份龙溪雅治街段河堤开始施工,会有一些泥沙冲刷入水,是目前该流域水质混浊的主要原因。 记者看到龙溪雅治街村段有多辆挖掘机正在挖泥,雨水冲刷会带一部分泥沙。11月,施工结束后,龙溪的水质应该会好转。 |
GMT+8, 2025-7-21 1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