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网

 找回密码
 注册
义乌网 首页 亲子 学龄前(3-6年) 查看内容

10岁前6种实践不能少

2014-6-25 23:09

摘要:   国际儿童游戏权力协会(IPA)近日推荐了孩子在10岁前应该做的32件事,并提醒家长,玩沙子、打水仗、爬树等“古老”的游戏,是孩子成长不可或缺的。  如今的孩子,很多已经成了“电子宝宝”、“遥控专家”,与自 ...
  国际儿童游戏权力协会(IPA)近日推荐了孩子在10岁前应该做的32件事,并提醒家长,玩沙子、打水仗、爬树等“古老”的游戏,是孩子成长不可或缺的。

  如今的孩子,很多已经成了“电子宝宝”、“遥控专家”,与自然和人接触的机会越来越少。国际儿童游戏权力协会(IPA)近日推荐了孩子在10岁前应该做的32件事,并提醒家长,玩沙子、打水仗、爬树等“古老”的游戏,是孩子成长不可或缺的。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儿童研究室王玉凤教授同样表示,一些看似“原始”的活动,是孩子认识世界、学习社会生活技能的重要媒介,也是儿童成长过程中必须经历的“重要任务”。

  自娱自乐。包括用手和脚作画、用花瓣制作香水、捏泥团、用面粉捏小玩意,在院子挖个洞穴。自娱自乐是一种重要的人生技能。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不断思考、探究,学习解决困难,不仅会形成自己独特的娱乐方式和自立能力,还有许多创造之举。父母应该给孩子自娱自乐的时间,别在孩子独自玩耍时指手画脚。

  创造。包括制作一个泥雕、做一个风筝、用硬纸板做面具、用沙子堆城堡。儿童都是小发明家,这些实践不仅能培养他们的想象力,提高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让他们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学到很多知识。

  社交。包括和人小小地打一架、自己组织一次野餐。孩子们在一起玩耍,难免会有摩擦。所谓不打不相识,很多孩子认识伙伴都是从一场小架开始的。这是人类社会性的一种表现,是进入社会之前,与人交往的“预演”,是孩子交流能力和独立能力的一种锻炼。自己组织野餐的过程可以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和办事能力。

  亲子互动。为父母做早饭并送到床前、做面包、烘蛋糕。家长不必事事亲力亲为,以免孩子在潜移默化中认为家长为自己做任何事都是应该的,渐渐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可以让孩子洗袜子、端洗脚水等,让孩子不断体会父母的辛苦和爱、提高自理能力、学会关爱别人。


  与自然亲密接触。包括采集青蛙卵、采草莓、在院子里露营、认出5种鸟类、在公园找10种不同的叶子、捉小虫子、用草和小树枝搭一个“窝”、堆雪人。大自然是孩子们学习、体验、观察、探索的最好场所,在这里,他们的知识得以丰富,体验得以增长,观察力得以提高,融入自然的过程可以让孩子找回许多本真的快乐,并能从中学会珍视自然,保护环境。

  养个动物或植物。通过自己喂养小动物、培育植物,可以从整个过程中学习到有关这些动植物的知识,寓教于乐,并懂得善待生命、珍视生命。

  找点小刺激。在小河边草地上打滚、参加一次“探险”、爬树、骑自行车穿过泥水坑、玩丢树枝游戏、用沙子“埋人”、用颜料在脸上画鬼脸。现在家长对孩子多是过度保护,打扮得干净漂亮,玩具早已远离了原始的棍棒,偶尔摔一跤一大家人都心疼得不得了,更别说允许他们玩这些把自己弄得脏兮兮的游戏了。其实这些游戏才更符合孩子无拘无束的本性,能为他们带来的欢乐不是高科技产品所能替代的。



注:本站部分内容为网友上传,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本站会在第一时间将信息删除!
近期专题
江湾小学开启“行走的课堂” 廿载爱心书包漂流路 26万份温暖照亮童心 从刚需到柔性 从“床边”到“心间” 7年试点,长护险的义乌探索 城市生活节 市民享便利 “五一”义乌文旅市场欣欣向荣 凝聚人道力量 传递博爱情怀  300多名志愿者参与“5·8人道公益日”活动

义乌网

GMT+8, 2025-5-10 13:4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