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先生初为人父,小宝宝的降临让这个家庭处在无尽的欢乐中。可几天后,正在给宝宝洗澡时他发现宝贝左手臂出现了一些红斑,以为是脏东西,可是怎么洗也洗不掉。家里的老人说:是胎记,不用管!可是随着小宝贝的成长,左手臂的红斑越长越大、越来越明显,有些地方还突起来像一粒粒豆子,颜色鲜红,好像随时都会出血一样!王先生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立即带宝宝去当地医院看病,医生告诉他,小宝贝左上肢的红斑是“血管瘤”。王先生心中充满了疑惑,什么是血管瘤?为什么孩子一出生就有这个东西? 什么是血管瘤? 据医生介绍:血管瘤是婴幼儿常见的良性肿瘤,病因主要是胎儿期血管组织畸形或原有血管扩张。血管瘤包括鲜红斑痣及毛细血管瘤。位于胚胎闭合线的鲜红斑痣往往随着小孩的生长会消失,因此不需要治疗。但大部分的毛细血管瘤会经历快速增长再到缓慢增长的过程后逐渐进入消退期,历时5年或更长时间后逐渐消失。 婴幼儿血管瘤是婴幼儿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系真性血管肿瘤,由中胚叶的正常血管组织过度增殖所致,血管内皮细胞发生异常增殖的肿瘤性病变,目前发病原因尚不明确。血管瘤好发于头、面、颈部,其次为四肢和躯干。发生率在新生儿为1.1%~2.6%,约有30%在出生时即可见到,通常在出生后2周或4周时缓慢生长,因而1岁时的发生率为10%~12%。女婴较男婴为多,比率为2~5:1,多发者占15%~30%。 胎记和血管瘤的鉴别 约1/3的患儿血管瘤在出生时即有,宝宝出生后,家长应全面仔细地“看一眼”,检查体表是否有异常,尤其较为隐蔽的部位,如会阴、腋窝、背部等。 血管瘤早期与胎记形态相似,“按压法”可以初步分辨出两者的不同。血管瘤被按压时会褪色,其颜色会变得与周围皮肤相同,或变得苍白;放开后颜色会迅速复原。此外,按压时血管瘤可能面积缩小,放松后则恢复原状。持续观察变化,家长也可以“看”出血管瘤。血管瘤在出生后6个月内都处于迅速发展期,其中1个月前后生长最为迅速,家长可以对可疑处拍照留存,或测量记录大小,观察一段时间,若发现逐步变大,应及时就诊。 四种血管瘤 家长要多注意 医师告诉王先生:小宝贝的血管瘤目前处于快速生长期,瘤体颜色加深、质地变硬高起、表面温度增高等都是瘤体生长的迹象。为了避免瘤体继续快速生长对身体的损害建议及早治疗。同时,有四种血管瘤需要患儿家长高度警惕。 1、根据部位:尤其是鼻尖、上下唇、眼睑、耳廓、外耳孔这些部位,容易影响美容、破坏结构、损害功能甚至危及生命,家长要足够重视。 2、根据年龄:6个月以下的宝宝,瘤体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如1周内)快速长大,家长要注意。 3、根据大小:在面颈部,大小在0.5cm就需要引起重视。如果在身体部位,1cm以下的,先不用着急,1cm以上的,家长要及早到医院就诊。 4、根据数量:如果宝宝身上血管瘤一旦超过5块,就叫多发血管瘤,这时肝脏部位也可能出现,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做腹部B超,检查肝脾有没有,要引起家长的重视。 预防新生儿血管瘤 从孕期开始注意 血管瘤是一种先天性的血管疾病,多在宝宝出生两周内发现。想要预防血管瘤就要从孕期做起,多注意日常起居饮食方面的细节,避免导致婴儿血管瘤的各种因素。 1、准妈妈孕期不要食用含有雌性激素的药物、食物。有学者认为人体内雌性激素含量增多是诱发婴儿血管瘤的原因之一。 2、刚出生婴儿可以考虑先不进行母乳喂养,这也是避免婴儿体内雌性激素增加的考虑因素,对混合型血管瘤的预防有帮助。 3、还要注意婴儿营养均衡搭配,婴儿营养均衡搭配有利于增强宝宝的抵抗力及免疫力,使宝宝少患疾病。 4、孕期妇女少吃辛辣冷凉等具有刺激性的食物,以免刺激胚胎,影响胚胎的正常发育。根据研究发现刺激性食物能刺激胚胎的发育,有可能使婴儿血管等组织异常或畸形发育。 KK提示:小孩出生后发现有红、黑胎记,一定要到正规医院找皮肤科医师看诊后,由医师判断胎记是否对身体有影响,再决定是否需要治疗,切勿耽误最佳治疗时机。 |
GMT+8, 2025-5-1 2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