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公元前222年建县到如今,义乌已经历2200多个春秋。沿着滚滚历史洪流,勤耕好学、刚正勇为的义乌人用如椽大笔书写了许许多多动人的篇章,缔造了一
个蜚声海内外的商贸之城。昨天就是今天的历史,当21世纪的阳光洒在这篇热土上,我们这一代义乌人抓好“接力棒”,踏上了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新征程。 不论是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还是推进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对义乌而言都是从未有过的重大历史机遇。过去30年的实践证明,义乌要抓住机遇、 乘势而上、二次腾飞,就需要一支政治过硬、勇往直前、务实肯干、能适应改革创新和转型发展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带领义乌人夙兴夜寐、披荆斩棘,书写转型发展 的壮丽篇章。而要锻造这样一支干部队伍,关键在于风清气正的用人导向,核心在于建立健全干部考核管理制度。 对于义乌这座处在改革开放前沿的城市而言,解决干部队伍建设中的突出问题,既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题中之义,也是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的内在要 求,更是“全面深化改革,推进转型发展”的现实需要。鉴于此,2013年,市委出台了《义乌市领导干部绩擢法(试行)》及相关配套制度,旗帜鲜明地提出了 “以实绩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的用人导向,向外传递“只有在一线干出卓有成效的工作业绩,擢用才成为可能”的信号。 2014年,我市通过绩擢方式选拔干部18名,其中正科级7名、副科级11名;52名市管后备干部因考核结果不是优秀,被调整出后备队伍。2015年, 又选拔了26名干部,其中正科级11名、副科级15名,均按照“以实绩说话”的标准进行选拔,绩擢数量大大超过原先每年15名的计划。 从“伯乐相马”到“赛场赛马”,这不仅仅是义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迈出的铿锵步伐,更营造了昂扬向上、你追我赶的生动发展局面。绩擢工作充分发挥了指挥棒作用,有力推动了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的落实,为全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两年探索实践结出果实正吐芬芳:一是选人用人公信度不断提升。通过强化实绩考核,注重结果运用,一批敢于担当、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得到提拔重用, 选人用人公信度不断增强。二是干部“精气神”得到明显提振。一些疑难问题得到有效破解,如朝阳门、青溪村、西城路延伸、青口圆盘连接线工程等一批多年久攻 未下的征迁重点难点问题得到解决,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城乡新社区集聚建设、“五水共治”、“三改一拆”专项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效。三是经济发展实现稳中 促转。全市重点工作、重点工程推进步伐明显加快,转型发展势头持续向好,对外贸易、有效投资、电子商务等经济指标在全省位次不断前移。四是和谐稳定局面不 断巩固。党员干部依法行政、规范管理、服务基层的意识有效增强。截至目前,我市已连续六年被省委命名为平安县(市、区)。 千秋大业在用人,事业兴衰在干部。新常态下,推进组织人事制度改革没有完成时,绩擢法的实施也只是义乌人事制度改革良好开端。下一步,组织部门将锐意改 革、着力创新,将新理念融入新常态、用高标准实现高质量、用严措施落实严要求、用硬作风保障打硬仗,为义乌抓住历史机遇、实现转型发展,选取更多“良才能 吏”,提供更加坚强的组织保证。 |
GMT+8, 2025-7-26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