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你儿子又长高了、长壮了,都要超过你了。”老王最近不断听到这样的惊叹。 可老王心里有喜有忧:高兴的是,才读初二的儿子长得人高马大,已经一米七五,体重也有75公斤;忧心的是,带他去科技馆玩,门口的几十级楼梯就爬得气喘吁吁。 “现在的孩子,个高了、体重了,为何体质却越来越差了?”老王的疑问,道出了不少家长的心声。 近视率超过6成 去年12月,我市教育部门和卫生机构组织专家对全市部分高三学生进行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督查检测,测试数据显示,现在的高三学子,身高、体重都很不错,但视力、肺活量、耐力等方面则令人担忧。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中小学生的近视率依旧持续上升,目前校园中的近视率平均在60%以上,一些重点中学的近视率更高,一个班只有几个人视力正常。 采访中,一些老师表示,一些学生从小就看电视贪玩电脑,一玩电脑就一整天,所以眼睛非常容易近视。还有一些学生写字看书姿势不正确,再加上运动少,得近视是迟早的事儿。 耐力、肺活量“今非昔比” 升旗仪式是中小学每周一的重要内容,整个升旗过程加上校领导讲话时间,总共需要站立30分钟。记者从老师们口中获悉,这30分钟的升旗仪式却成了不少学生“难熬的时间”,头晕、恶心、呕吐、无法坚持站立的学生不在少数。要是学校组织大型集会,在操场站一两个小时,更会频繁出现学生晕倒的现象。 “每到学校运动会前夕,我们班的同学就会对着报名表发愁,特别是1500米、3000米等长跑项目,常常因无人报名出现漏项。”采访中,有老师表示,现在的孩子在耐力、肺活量等方面的能力“今非昔比”了。这也是为什么不少学校在开展户外活动时,动不动就会有学生坚持不住或晕倒。 强身健体需家校合力 记者通过采访教育部门、老师、家长以及学生后了解到,目前“吃得好、跑不动、跳不高”已经成为全社会学生的通病。 有关人士表示,导致学生身体不够棒的原因,主要是缺乏锻炼和生活方式不科学。 据悉,目前我市各中小学的体育课设置一般为每周两节,小学和初中基本能够保障,但进入初三及高三后,由于学习压力加大,锻炼时间就相对减少。 不过,也有人表示,虽然学生的多数时间在学校,但家长的观念也是孩子体质健康与否的重要因素。渝中区一小学体育老师告诉记者,有时体育课跑完400米,第二天就会有家长来找他,说他们家孩子体力不怎么好,以后少让他做这样的剧烈运动。 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杨贵仁认为,很多家长对健康的认知存在误区,认为孩子没病就是健康,看到的只是孩子眼前的健康。“多运动不仅强壮身体,也促进心理健康。” 他建议家长和学校应该形成意识,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也能抽空出来锻炼身体。 |
GMT+8, 2025-7-5 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