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洽会”和“消博会”昨天进入第二天。在展会上,除了金华新能源汽车外,义乌企业带去的众多小商品,也颇受中外客商欢迎。记者了解到,从前两天的参展效果看,义乌参展商普遍接到不少意向订单,但能否最终成交尚需努力。不过,除了正常接单外,一些参展的义乌老板还将展会当成了“练兵场”。 老板出钱只为“大练兵” 作为本届宁波消博会的参展企业,义乌飞渡进出口公司和伊雅工艺品厂的目的更倾向于锻炼员工。 “今年是我们第9次来宁波参加消博会。虽然一直以来的接单情况不够理想,但老板仍然派人参加,让我们多学学别人的参展经验。”伊雅工艺品厂的参展代表黄佳平介绍,九届展会下来,最大的一笔订单只有数万美元。“如果只算经济账,估计没几个老板能坚持住。前来参展,展位费加上日常费用要1万元左右。” 今年是黄佳平连续第3年参加消博会,和他一起来参展的同事则是“新人”。黄佳平说:“新老搭配,轮批参展,老板借展会‘练兵’的意图非常明显。” 和伊雅工艺品厂展位面对面的飞渡进出口公司,也抱着相同的“练兵”目的。该公司参展代表表示,对老板来说,消博会即便接到再多的订单,也无法和公司全年的贸易量相提并论。但对他们这些新人来说,参展过程中能学到很多经验,比如,如何展示样品、如何与潜在客户打道、如何接触境外客商、如何处理客商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等,这些经验坐在办公室里根本学不到。 这两家义乌企业的参展代表坦言,消博会不像广交会、华交会和义博会,有那么高的人气,但类似的接单流程和交流方式,为他们这样的新人提供了很好的锻炼平台。“积累一定经验后,或许公司明年去广交会参展的员工名单中,就有我的名字了。” 展会上巧遇法国客户 “现在还没有接到明确订单,索要材料的意向客户倒有一些。”崔艳平是义乌鑫太阳日用品公司的负责人,3天前她和父亲一起到宁波参加第十届消博会。鑫太阳日用品公司总部在义乌廿三里街道,主要生产各类浴帘,在义乌国际商贸城二区和四区均有商位。之前参加过两届消博会,每次均有不少斩获。 昨天,崔艳平告诉记者,虽然还没有接到订单,但客户们诚恳的问价态度给了她信心。 前天上午,一名白皮肤男子来到店前,礼貌地问了句:“你好,你是来自义乌的吗?”崔艳平抬头看了看,愣了一下,这不是不久前刚刚来厂里实地考察过的法国客户吗?原来,早在一个半月前,法国客户曾到过义乌,考察过鑫太阳日用品在国际商贸城的商位和工厂。他对该厂的许多浴帘产品都感兴趣,但没有真正下单,一直在犹豫中,没想到这此又在宁波消博会上碰到了,法国客户也觉得“很巧”,对这家参展的义乌企业增添了一份好感。 当天,客户对一款之前已看中的粉红色浴帘又作了了解,初步达成订单协议。此外,法国客户还看中了3款其他颜色的浴帘,临走前要求崔艳平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把产品资料发给他。 “这名法国客户要求比较高,我们正在不断设计新样品。”崔艳平说,如果样品设计、质量、价格等细节都能满足客户要求,估计订单量会比较大。 找新商机胜过现场接单 “这款礼品袋有几个颜色,多少价格?”昨天下午,一名五六十岁的印度尼西亚客户在义乌麦莎进出口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麦莎”)的展位里停留了约20分钟,仔细询问了各款样品的报价,并一一作了记录。印尼客商没有当场下单,但他表示回去之后会认真考虑,并希望以后有机会能亲自到义乌转转。 “麦莎”在消博会上的展位紧挨着另两家义乌本地参展企业,不过据公司负责人赵芳说,这是她第一次来宁波参加“消博会”。两天下来,“麦莎”暂时还没有接到一个确定的订单,但赵芳一点儿也不气馁。 “意向订单已经不少了,一个意向就是一个机会。”她认为,只有走出去,才有可能接到更多的订单。此外,展会就一个良好的展示窗口,可以有更多的机会让客商了解自己。 她还向记者透露,“其实我心里早有准备。”原来,早在参展之前,赵芳曾向同行们咨询过参展效果。不少同行给她支招:“接不到订单也不要着急,许多客商都是展会结束后才找过来的,能够得到新的商机,比现场接单更重要。” |
GMT+8, 2025-5-10 1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