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网

 找回密码
 注册
义乌网 首页 义乌新闻 查看内容

一场跨越千里的逐梦之旅

2020-8-3 11:30

摘要: “去年激昂起航帆,豪情壮志冲赤胆。良师益友结伴行,齐心共摇援青幡。干寒缺氧等闲视,携手共进笑前瞻。归期应不负桑梓,来生犹定忆今年。”7月29日,义乌二中的陈俊昆老师在朋友圈发出如上感慨,这天,距他到达青 ...

“去年激昂起航帆,豪情壮志冲赤胆。良师益友结伴行,齐心共摇援青幡。干寒缺氧等闲视,携手共进笑前瞻。归期应不负桑梓,来生犹定忆今年。”7月29日,义乌二中的陈俊昆老师在朋友圈发出如上感慨,这天,距他到达青海援教,恰满一周年。

2010年,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安排,浙江省开始对口支援青海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去年,陈俊昆作为浙江第四批援青干部人才之一,来到海西州府所在地德令哈市,在市政新区的海西州高级中学(以下简称海西高中)开始了自己的援教之旅。

“从大学开始,我就有一个支教梦。”31岁的陈俊昆表示,上学的时候,自己经常通过各种媒体了解到,我们国家还有许多地方的教育资源非常匮乏,他说:“那里迫切需要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那里的学生也应该有机会享受到优质的教育,所以选择支教,我义无反顾。”

海西州属于高原四类区,初到德令哈,因不适应高原地理、气候环境,陈俊昆的嗓子几乎发不出声音,整晚整晚地失眠。在这样的深夜,他总是一遍一遍刷看着手机里妻子和女儿的视频,来为自己打气。庆幸的是,这样的心理暗示确实产生了作用,来到德令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更激励陈俊昆坚持下来,并以最快速度融入新的工作和生活环境。陈俊昆还表示,只要一走上讲台,看到课堂上学生们期盼的眼神,自己就会觉得神清气爽,并笑称此为“上课治百病,知识是良方”。

据悉,第四批46人的浙江援青队伍里,教师有22人,占比近一半,其中6位来到海西高中,并组建了海西州首个“浙江班”,负责传授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基础学科教学的“浙江模式”。陈俊昆是浙江班的班主任兼物理老师,在教学中,他发现这里的孩子基础比较薄弱,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讲解基本的知识点和习题。此外,很多孩子对老师存在一定的畏惧感,在课堂上基本不参与互动,碰到不懂的问题也不敢提问、不敢质疑。“这一点对于教学而言是比较不利的,学生不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课堂感受,我们很难准确把握教学方式和进度。”陈俊昆表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陈俊昆在想方设法活跃课堂氛围之余,还借着第一学期期中考的机会,搬好椅子、煮好茶,同每位孩子进行了一次深入谈话。谈话的主题从学习到生活,从课业到兴趣爱好。沟通中,孩子们渐渐发现,这位班主任老师就像一位大哥哥,于是他们的心扉渐渐打开,开始主动提问、主动质疑、主动交流,这令陈俊昆欣喜不已。这样的努力也终究有了回报,一次期末考试,高一年级10个班前100名中,“浙江班”31人榜上有名,年级第一、第二也出自“浙江班”。

除了日常教学之外,为了更好地掌握学情,陈俊昆常常利用周末深入孩子家里,了解孩子的成长经历,为精准教学打下坚实基础;为了更有效地引导教学,他与其他老师一起积极组织各种班级活动,让孩子们展现出更多的自信、自强,做到既能仰望天空,又能脚踏实地;为了更好地分享教学理念,他定期开展公开课、示范课、讲座等,带领海西高中的物理教师切实开展实验教学,努力培养一支带不走的教师队伍……“支教不仅是一种勇敢的行为,更应该是一种坚定的信念,我们要做的就是将更多先进的教学方法引入并留在德令哈,让这里的教师、学生都能变得更加优秀。”陈俊昆说。

“今夜我在德令哈,这是雨水中一座荒凉的城。”这是1988年,诗人海子眼里的德令哈;而在陈俊昆眼中,德令哈正如其蒙古语的意思,是一个“金色的世界”,承载着许多孩子金色的未来,他在这里用脚步丈量属于支教的每一个日夜,并希望在这片土地上,用拼搏和奋斗帮助孩子点燃青春梦想、成就多彩人生。

“五一”假期义乌国际商贸城人气旺  捏面人:手指绝活“假乱真”  交通安全记心间  学手艺 增技能  苏溪镇开展夜市商户安全培训  

义乌网

GMT+8, 2024-5-6 19:4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