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网

 找回密码
 注册
义乌网 首页 义乌新闻 查看内容

千年古村龙祈山 文脉深远余韵长

2020-8-14 10:46

摘要: 会稽山余脉逶迤东来,在苏溪镇东北境内盘桓逗留,留下一座高耸险峻的山峰——龙祈山。据万历《义乌县志》记载:“龙祈山,县北四十八里,高六十丈。山之有水名深溪,自县北流入浦江,旱时居民祈祷,故名。” 千百年 ...

会稽山余脉逶迤东来,在苏溪镇东北境内盘桓逗留,留下一座高耸险峻的山峰——龙祈山。据万历《义乌县志》记载:“龙祈山,县北四十八里,高六十丈。山之有水名深溪,自县北流入浦江,旱时居民祈祷,故名。”

千百年来,龙祈山村民在依山傍水的龙祈山脚繁衍生息,在如烟的岁月中,祈福纳祥求安康,演绎着不少动人的传说与故事,涵养出独具神韵的村落文脉。

元时古道设驿站 清代军镇显繁华

“此处山野风光秀,佛手迎宾万里香。长瀑笑迎天下客,鸟声歌颂龙祈美。”这是清乾隆皇帝下江南游览龙祈山时留下的诗文。龙祈山的秀美、神韵可见一斑。

据老辈们口口相传,龙祈山村最早的祖先姓施。唐朝中期的某日,这位年轻的施姓祖先路过龙祈山,看到这里层峦叠嶂,山水相依,是一块难得的风水宝地,便把家安在山脚的盆地上。不知多少年后,一姓马的猎人落脚于此,生了7个女儿,其中一个女儿正好嫁给一董姓青年。于是龙祈山的观音阁中就有了七仙女的塑身,后人也便在此演绎出“董永和七仙女故居”的美丽传说。

“岁月变迁,世事更迭,施姓、马姓逐渐凋零,龚姓家族却兴旺起来,现龙祈山村以龚姓为主。”同裕村妇女主任周雪女说,如今的龙祈山是同裕村的一个自然村,另外三个分别是谷前村、端头村、里塘村。

据传,早在唐咸通八年(867年),普陀山观音大士曾亲临龙祈山,选择宝地兴建了兴善教寺。北宋时赐额宝林禅寺,后几经修缮扩建,变成现在的滴水寺。而滴水寺下面的一大片区域,就是古时繁华的集市口,每逢市日,人来车往,货物充足,商贸交易十分活跃。

宋朝开始,龙祈山处于杭州通往温州、衢州方向的关津要道,又位于县域交界处,距县治遥远且商旅往来较多,于地方政权而言是“紧要”之地。正因地理位置重要,宋明时龙祈山设有巡检司,东阳人马从政就曾兼任义乌龙祈山巡检司。巡检司驻有甲兵,把守关津要道,盘查过往行人,打击走私,缉捕盗贼,捉拿奸细犯人,维护商旅正常往来。

《明史》卷四十四载:“北有龙祈巡检司,废。”由此推断,龙祈乡巡检司的废革当在明弘治以后。

“元代,这条官道上设过几个驿站,明初才废。这里就是龙祈驿站官邸的设置地。”苏溪镇作协主席葛海有,对龙祈山历史颇有研究,他指着一幢百年老宅说。这时,明媚的阳光正好倾泻在粉墙黛瓦上,斑驳的院墙显现着岁月沧桑。老宅内,断壁残垣,梁塌木朽,一幅破败不堪的景象。足下静默的泥土似乎不甘地絮叨着昔日的辉煌热闹。

“沿龙祈山前后延伸的古道,设有一些驿站,其中在溪后村的秋山驿站,规模较大,曾竖有三千旗杆。”葛海有感慨地说,桑田几经沧海,旅人们易途改道,只有少数驿站被保存了下来,亦算是历史长河的点点遗珠。

据介绍,到了清代,因山而名,这里又置龙祈镇,辖七都、八都、九都、十都。巡检司和驿站经过几百年的经营,南来北往之人在这里集聚,由明代的军事要塞渐变为一贸易集散地。《清史稿》卷六十五载:“镇四:龙祈、苏溪、佛堂、廿三里。”说明当时义乌只有四镇。

有识之士认为,龙祈镇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虽然它身上仍带着从商业比较繁盛的军镇和驿站中,嬗变而来的深深历史烙印,但龙祈镇的勃兴是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繁荣的突出标志。不过,清代龙祈镇为何消失,且无遗迹可寻,乃成为一个谜。

流风余韵沁人心 红色记忆不褪色

行走在纵横交错的狭长巷道中,穿梭于檐弄相通的老宅间,龙祈山的一屋一院、一门一窗、一砖一瓦都浓缩过往,仿佛指引着我们与岁月隔空“对话”。在领略同裕村古风遗韵的同时,我们还听到历史深处的红色回响,感受到热血儿女的家国情怀和高尚情操。

“中共金萧支队江征帆部曾在龙祈山设指挥部和联络站,以此为革命根据地开展敌后武装工作。”邢永清介绍,龙祈山村有一座名叫“十八间”的老宅,当年是金萧支队的秘密根据地。坚勇大队战士的身影时常在那里出现,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抗战故事。后来,此处被日本鬼子发现并烧毁。

据村里老人介绍,在龙祈山安珠龙水库的山头上,曾发生过一场抗日战斗。有一天,日本鬼子来龙祈山村偷袭。驻扎在村里的坚勇大队闻讯立马往村后的山上转移,准备占领高地,与敌抗争。战士们爬上山后埋伏在一块大石头处,等日本鬼子逼近些,就用机关枪扫射。鬼子听到密集的机关枪声,吓得不敢前进,转身逃走了。

在抗战精神的感召下,周边村民也积极参加战斗。谷前村村民邢为荣、邢金寿两人于1944年参加革命。两人冲锋在前,顽强抗敌,于当年9月牺牲在山东鲁南战役,被义乌县革命委员会授予革命烈士称号。

在同裕村中间,有一棵树龄500多年的古樟树,树边竖有一块“抗日金萧支队通讯员楼红奶烈士牺牲刑场”告示牌。邢永清说,不知道楼红奶是哪个村的,只知道他是新四军地下交通员,当年为了掩护金萧支队安全转移,被日寇特务队抓住杀害于这棵樟树下。

古樟树干粗壮,苍劲挺拔,枝繁叶茂,它见证了日本鬼子的残暴无耻、革命先驱的英勇不屈,它犹如一把天然的绿色巨伞,守护着村民的平安,陪伴着烈士的英灵。

祈龙求雨保收成 美丽传说寄心愿

龙祈山祈雨是一个古老的话题。相传,深溪在龙祈山村前蜿蜒而过,积深水为潭,有蛟龙居焉。有一天,因农妇在潭中洗涤幼儿尿布,蛟龙有洁癖,便溯流而上,迁至山脚的碧潭藏身。后来又因放牛娃赶牛在潭边饮水时落下牛屎,蛟龙便腾空而起,在龙祈山盘旋良久,方觅得一处泉眼栖身,名曰“德胜潭”。

龙祈山是金华府古代祈龙求雨之地,宋朝开始就在德胜潭旁设龙祈府,置祈雨台。一番艰难跋涉,我们终于来到古人祈龙求雨取水的源头——龙潭。只见那里立了一方石碑,上书“龙祈府 德胜潭 一九五七年”等字样。拨开杂木乱草的遮蔽,寻得一处米筛大小的山泉洞,深约1米,泉水清洌甘甜。据称,这个山泉很奇怪,连日暴雨,水患成灾,可此泉不会溢出,泉水照样清澈。若遇天晴大旱,这里的水也不会枯竭。

在龙祈山脚滴水寺南侧不远处的一块空旷地上,有一处圆形大理石建筑掩映在绿树丛中。周雪女介绍说,古代的求雨坛就建在这个位置,前些年便在原地建起了这处求雨坛。走近看这求雨坛,大理石雕刻精美,高3层,分东、西、南、北4个入口,顶层设一大理石供桌,四周设8张供桌,在东、南、北方位上,呈扇形状筑9层看台。

置身其间,一个在义北流传至今的传说在脑海萦绕。相传大宋年间的某个夏天,金华府8个县遭受百年不遇的干旱,百姓的庄稼眼看着颗粒无收。体恤百姓的朱太守率领浩浩荡荡的队伍,来到义乌龙祈山德胜潭向“八脚龙”(螃蟹的化身)求雨,为民解干旱之苦。

据说,朱太守接“八脚龙”时,不慎弄断了螃蟹的一条小腿。结果回府虔诚祈雨后,只有7个县下了滂沱大雨。朱太守纳闷,怎会少一个县的雨水呢?他揭开龙瓶的盖子观看,发现了其中的奥妙。他马上请金匠给“八脚龙”镶了一条小金腿,重新做了一场求雨仪式。结果金华8县普降甘霖,旱情彻底解除。

在中国古代,求雨得到历代朝廷的重视,并成为普遍的习俗。从皇帝到知县,每遇天旱,都要设坛祭祀。据《宋史》记载,龙祈山因“画龙祈雨”而得名,这种古老的求雨法式也在龙祈山附近村庄沿袭下来。

这种古老的祈雨形式,在漫漫岁月中,几经沉浮湮灭,逐渐演变成历史民俗文化,并以文化活动的形式重现。前些年,别开生面的“龙文化节”在龙祈山脚唱响。邢永清表示,如今的“龙文化节”已不是古代单纯为干旱祈雨而进行的祭祀仪式,而是添加了诸多现代元素的一个文化活动,他们希望以民俗活动为载体,挖掘龙祈山一带的文化内涵,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

街头争霸赛 精彩“篮”不住  曲艺专场巡演进缸窑村  古老婺剧 薪火传承  推进“情感驿站”建设 夯实“平安家庭”根基 家事“疙瘩”的义乌解法  颗粒归仓  

义乌网

GMT+8, 2024-5-17 18:1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