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市教育研修院印发《义乌市教研员联校工作制度》,为涵盖各学段、各部门的60余名教研员确定了各自的联系学校,标志着我市教研员定点联系学校工作正式启动。 据介绍,此次建立教研员联校工作制度,旨在推进“品质课堂”建设,实现教研工作重心下移,加强教研员与学校、教师的密切联系与合作,充分发挥教研员专业引领和指导服务作用,增强教研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根据规定,定点联系学校期间,全市各教研员要对相应学校的课程建设、课堂教学、教研常规、教学质量、教育科研、教师成长及智慧教育等方面提供切实有效的指导服务。 为防止联系工作流于形式,确保取得实效,我市对教研员联系学校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要通过备课、上课、听课、评课、磨课、研讨等教研活动,对老师的课堂教学、作业管理与优化、校本课程开发等进行具体指导;要采取教学常规检查、随堂听课诊断、参与校本研训等形式,深入了解学校教学工作,完成专项情况检查记录与反馈;要采用访谈、问卷、座谈、看现场、个人跟踪、网络咨询等方式,对学科教学中的难点、热点问题进行专题调研,每年形成调研报告一份;要通过讲座、示范课或组织送教等方式,营造教学教研氛围,引领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行为,促进学科教研组建设。 “教研员联校制度既是教研工作重心下移的一个显著标志,也是推进基层学校校本教研的一项重要举措,更是教研员自身专业成长的一种有效途径。”市教育研修院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充分发挥教研员对教学工作的“研究、指导、服务”作用,每名教研员要求至少联系一所学校;教研员要采用平时沟通和到校现场工作相结合的方式,与学校保持经常性工作联系;每年教研员到个人联系学校现场工作时间不少于两周,每月不少于一次,每次工作一天;教研员与每所学校固定联系周期一般为一年,不同周期安排联系不同学校。 |
GMT+8, 2025-5-1 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