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网

 找回密码
 注册
义乌网 首页 其他新闻 查看内容

春节长假后,很多人觉得自己“生病”了 拯救节后综合征,拒绝颓废

2022-2-12 12:19

摘要: “又是不想上班的一天,从昨天开始emo(网络用语,一般表示有负面情绪,可以理解为颓废、抑郁、沮丧),今天妥妥地睡过头了……” “醒了无数次,看了无数次表,睡得极其不踏实,就怕错过时间,不敢相信假期就这样结 ...

“又是不想上班的一天,从昨天开始emo(网络用语,一般表示有负面情绪,可以理解为颓废、抑郁、沮丧),今天妥妥地睡过头了……”

“醒了无数次,看了无数次表,睡得极其不踏实,就怕错过时间,不敢相信假期就这样结束了!”

“节后第一天上班,坐在办公室里,喝了两杯黑咖啡了,还是两眼发直,精神恍惚。看到手边堆积了一个假期的文件,好想请假回家休息啊!”

……

春节假期刚刚结束,“不想上班”这个关键词冲上了微博热搜,不少网友吐槽节后上班又累又困,根本不想动,整个人情绪非常低落、焦虑。上班第一天的你是不是也感同身受?对此,心理专家表示,这些都是“节后综合征”的表现,需要给自己一个调整的过程,科学应对节后综合征。

节后上班度日如年,不想工作

“我是真的不想上班,同事说我把郁闷都写在了脸上。”2月7日,公司职员建红(化名)感觉,他节后上班的第一天过得异常艰难。用当下流行的网络用语说,“上班一整天,摸鱼一整天,emo一整天。”

这个春节假期,建红过得非常随心。白天睡到中午起来吃饭,晚上与亲友玩游戏到次日凌晨两三点才入睡。这样的生活节奏让他感觉非常放松、快乐。然而春节长假转瞬即逝。2月6日晚上,想到次日早上要上班,他开始非常沮丧,当晚甚至出现失眠,一直到凌晨4点才入睡。

2月7日早上7时,建红强忍困意起床,雨雪天气,他没能打到车,只能冒着风雪步行前往单位,结果鞋袜都打湿了,这让他感觉非常狼狈。到单位后,他对工作非常抵触,抱怨假期太短,也不愿与同事交流,整整一天都无精打采,就连开会、领导布置任务时,他也多次走神,处理工作时效率非常低。

“感觉工作没有意义,一整天下来非常难熬,被一种无力感笼罩,度日如年。”建红说,这份工作得来不易,在这里上班一年了,年前上班虽然感觉辛苦、压力大,但整体感觉还可以,他不明白,怎么春节过后就突然不想上班了,为此既迷惑又焦虑。

放假后心神不定,就想发火

“平时忙碌惯了,到了长假突然无法适应,不知道该干什么,每天吃吃睡睡,看到别人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自己干着急。”胡女士(化名)说,她从大年初二开始出现烦躁不安、抑郁、失落、失眠等现象。

胡女士的亲友圈较小,春节期间基本上不需要走亲访友。初二后便没有其他应酬,她也想过借假期出去玩一圈,由于疫情原因她又打消了念头,认为还是在家吃吃喝喝比较安全,可是“宅”了两天后,就开始各种不适。

“我初四和家里亲戚聚了聚,姑嫂、兄弟姐妹都到了一起,一中午叽叽喳喳吵得头痛。”胡女士说,她越来越怀疑是自己出现了问题,安静或者热闹都不合心意,就是想发火,她怀疑是自己心理出现了问题,咨询如何梳理自己的不良情绪。

寒假放飞自我,孩子叛逆

热闹喜庆的春节过去了,过完元宵节,孩子就开学了。想到这里,惠英(化名)不禁愁上心头。她担心14岁的儿子过完春节后又会无精打采、不想做作业,晚上不睡早上不起……

上个寒假,惠英的儿子患上假期综合征,开学后萎靡不振,还长胖了不少。这让惠英很着急。“去年春节,孩子吃了睡睡了吃,沉迷网络游戏,完全放飞自我,过完春节后,儿子的身体开始发胖,不想上学。”惠英说,儿子处于叛逆期,之前总和她“对着干”,不准喝可乐,他便偷着喝;不准玩手机,他便躲着玩。这个春节,受疫情影响,寒假里带孩子出去旅游的计划被搁浅,惠英一直担心孩子有情绪。年初七之前,带着孩子走亲访友,一家人其乐融融,市内的亲戚走完了,孩子开始嚷嚷着要去杭州舅公家玩,一听今年不去了,儿子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显得闷闷不乐。

“假期里,只要家长继续绷紧一根弦,别让孩子的生物钟停止转动,该起床就起床、该睡觉就睡觉,多抽时间陪伴孩子,弯下腰和孩子沟通,可有效预防孩子的假期综合征,让孩子保持健康活力。”在心理咨询师建议下,惠英开始控制孩子熬夜和长时间看电视、上网、打游戏,尝试着带孩子爬山、跑步、打球等,督促孩子每天按照规定时间学习,抽时间带孩子看看电影、逛逛图书馆。

渐渐地,孩子的生活习惯悄然改变了。惠英尝试着走进孩子的内心,努力和儿子成为朋友。“学会教育孩子的方式,假期综合征也就不难治了。”惠英感慨。

咨询师观点

心态调节+行为改善,远离“节后综合征”

每次假期过后,总有不少上班族、学生党中招节后综合征,松弛下来的“弦”一时适应不了紧张繁忙的学习、工作,因而产生包括生理上、心理上的种种症状。义乌市中心医院精神卫生科主任医师方向明介绍,很多人都可能会出现节后综合征,对大多数人来讲是个正常的心理过程,它并非精神疾病,而是一种适应问题,是指人们在长假之后可能出现的各种生理心理不适反应,比如对生活感到厌倦、出门提不起精神、工作效率低下、注意力不集中、失眠早醒,甚至发生不明原因的恶心、头晕、心慌、厌食、肠道反应,以至焦虑甚至抑郁等。

那么,如何轻松调整状态,摆脱“节后综合征”,快乐开启新年的生活呢?

1.正确认识“节后综合征”

我们首先应客观看待,节后综合征不是精神疾病,是人们由假期的放松状态突然进入工作或学习的紧张状态时,生理和心理的平衡被打破后进而产生的一系列适应问题,大部分人通过自我调节适应即可,不必过度担忧和恐慌。

但确实会存在少部分人受节后综合征影响比较严重,不能在一周内自行恢复,甚至问题会长时间、持续加重,影响身心健康,这时就需要到医疗机构就诊,寻求专业帮助。

2.提前调整,避免焦虑

长假的最后一天,要及时让自己静下来,争取积极早睡,尽快把生物钟调整过来。如果已经出现了失眠的问题,白天不要饮用浓茶咖啡,睡前听听舒缓的音乐让兴奋的大脑安静下来。

此外,假期聚会增多,饮食油腻,甚至暴饮暴食、烟酒无度,容易引起身体机能紊乱。所以假期收尾时饮食结构要以清淡为主,减少油腻,多饮水,积极参加有氧活动,让身心一起放松。

相比成人而言,学生群体更易出现假期综合征,对此,方向明主任表示,学生也需要提前转变生活作息,调整作息,规律饮食,准备好上学必需品,家长要积极做好配合,注重自身的方式方法和心态,正确引导孩子。例如和孩子一起进行新学期规划,一起准备新学期学习用品、书籍,营造开学的庄重仪式感等,和孩子一起让好状态尽快回归。对于课堂上可能会出现的注意力难以集中等问题,老师可以加强课堂互动,多提问,多讨论,提高学生积极性,帮助学生重新适应学习节奏。

3.多方调适,尽快进入状态

可适当提前回程来调整身体和心理状态。上班的前几天也可以不给自己安排高强度工作,给自己一个缓冲调整的时期,然后循序渐进,恢复以往的工作状态。

积极进行心理调适。主动把节后工作日变成值得期待的事,例如开工后给自己准备一些小奖励:吃一顿丰盛的早餐,买一束新鲜的花放在工位等,做一些让自己有期待的事,让自己绷紧的身心放松下来,让上班的心情变得愉快。也可以问问自己有关工作的规划、期待,激发工作动力,用积极乐观的态度看待工作问题。

做到劳逸结合。工作期间可设置一定的休息时间,给思绪和心情一个缓冲期:可以通过闭目养神、聆听舒缓的轻音乐、读书阅报、多走动等方式调整身心。工作之余可以安排适当运动,如散步、慢跑、瑜伽、跳广场舞和健美操等,有利于发泄工作中的压力,同时还能促进睡眠。

江湾小学开启“行走的课堂”  廿载爱心书包漂流路 26万份温暖照亮童心  从刚需到柔性 从“床边”到“心间” 7年试点,长护险的义乌探索  城市生活节 市民享便利  “五一”义乌文旅市场欣欣向荣  

义乌网

GMT+8, 2025-5-10 12:0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