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年初,捷报频传,市中医医院顺利通过浙江省第四周期中医医院评审,成为本周期浙中地区首家三甲中医医院,成功跻身全国百强中医医院。 从1952年联合诊所追溯,市中医医院已有70年的历史。历经70年的辛勤耕耘,一代又一代“义中医人”接力奋进,传承至今,将医院建成为一所以中医为特色,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的综合性中医医院。目前,市中医医院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朱丹溪中医药文化”保护单位、省重点建设中医院、省中医中风病医疗中心、国家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和省中医药适宜技术示范基地。 建成“三甲”恰似一阵东风,推动着这艘孕育中医大梦的“航母”在发展的进程中乘风破浪、扬帆起航。市中医医院党委书记王宏献表示,“三甲”是医院创建含金量最高的荣誉和评定之一,也是一个城市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集中体现,今后,医院将继续积极践行“人和厚德 知新致远”的院训,以公益为导向,发挥中医特色优势,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加强医院文化建设,传承弘扬朱丹溪中医药文化,不断向浙中中医医疗高地奋勇攀登。 发挥中医药特色 强实力领跑浙中 “中医治未病真神奇,我做了几次理疗后腰不痛了,浑身轻松。”55岁的市民刘先生如是说。此前,他经常在工作中感到腰痛却又查不出什么原因。在市中医医院治未病中心,他第一次体验了火龙罐配合中药熏蒸。治疗结束后,刘先生表示明显感到疼痛缓解,身体也更加舒适轻松,他还不忘热心地向身边有同样困扰的好友推荐中医理疗。 近年来,市中医医院坚持以中医药发展为主体,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在重大疾病治疗中的协同作用、在疾病康复中的核心作用,先后成立了治未病中心、亚健康调理中心、儿童中医诊疗中心、中医外科手术室、代谢性疾病中医诊疗中心、中医护理门诊,医院对72个病种实施中医单病种管理,实施中医护理方案59个,挖掘和推广45个中医协定处方和多个养生产品,运用针灸推拿、穴位贴敷、埋线、熏洗(蒸)、拔罐、刮痧、督脉灸等中医非药物疗法71项,将中医药疗法融入疾病诊疗、亚健康和慢性病人群的健康管理,探索建立和完善预防、治疗、养生、保健、康复为一体的中医保健服务体系。五年来,中医特色疗法服务人次数增长14.1倍,例次增长6倍,圈得了一大批忠实的“中医粉”。 45岁的张大叔患糖尿病,需要终身服药并定期注射药物,为经常出差的他带来了很大的烦恼。2020年6月,他来到市中医医院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庞国明义乌工作室,接受了庞国明教授首创的纯中药“序贯三法”治疗方案,几个月后,他不再需要依赖西药进行治疗。原来,市中医医院与开封市中医院开展合作,引进纯中药治疗II型糖尿病技术,为义乌的“糖友”们带来治疗福音。 此外,市中医医院不断创新诊疗模式,以传承为根基,以创新为动力,开设多个中西医联合门诊、中医多学科联合门诊。例如针对难治性疼痛,整合骨伤科、针灸推拿科、麻醉科、治未病科、中医护理门诊等多个学科的名医和专家,成立疼痛中西医联合门诊,“多对一”、精准化、个性化定制中西医综合治疗方案,使疗效更加显著,求医者络绎不绝。 2021年4月17日,浙江省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大会暨第九届之江中医药论坛在杭州召开,会上公布了国家卫健委发布的2019年度国家三级公立中医医院绩效考核结果,义乌市中医医院在全国三级公立中医医院中排名位列全省所有中医医院第八位、县市级中医医院第一位,再次以强大的综合实力位居全省前列、领跑浙中。 牵手上级知名医院 全面提升综合实力 “针灸就可以麻醉,太神奇了!”2019年11月30日,由市中医医院麻醉科、针灸科、内镜中心和普外科组成的针刺麻醉多学科协作团队(MDT),运用针刺复合麻醉技术,成功为一位22岁的年轻女性患者冯女士实施了内镜下胆总管取石术。一听要麻醉,冯女士就打起了“退堂鼓”,一时难以配合。了解到针刺复合麻醉在治疗性ERCP中的应用方案,既能减少术中麻醉药药量,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也加快术后康复,这让她吃下了“定心丸”。手术的成功,也让她倍感祖国医学的神奇。 针灸是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针刺麻醉则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神奇技术,早在2018年,市中医医院就牵手上海岳阳医院,率先将针刺复合麻醉用于各类手术,将传统针灸与现代前沿医学完美结合,具有使用安全,生理干扰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术后伤口疼痛轻等优点,给义乌老百姓带来了新的技术选择和健康追求。 为了让义乌人在家门口就享受到了全国多地优质诊疗的同质化服务,近年来,市中医医院还与邵逸夫医院、浙江省人民医院等上级名院合作,着力推进现代三大介入技术应用,提倡外科微创化,着力推进“卒中、胸痛、创伤”三大中心建设,例如对卒中采用脑外科手术、急性缺血性脑血管DSA下介入取栓、药物溶栓、早期康复结合中医药特色疗法多专科、多手段诊疗,可明显减少后遗症,缩短康复时间,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省内外患者前来就诊。超声下、CT下和DSA下三大介入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市中医医院全面进入“介入时代”。腹腔镜、胸腔镜、宫腔镜、关节镜和小针刀技术等微创技术也在外科、骨伤科、肛肠科、妇产科广泛应用,为患者提供创伤小、痛苦轻、疗效确切的现代治疗技术。像这样实实在在的医疗技术更新,在市中医医院不胜枚举。近4年来,市中医医院精耕医疗质量,不断实现自我“造血”和对外“输血”,开展新技术新项目117项,RW≥2病例数占比(反映疑难病例治疗能力)和CMI值(反映技术难度)全省排名不断提高,颅脑损伤手术、恶性肿瘤手术、泌尿外科手术、介入手术例数位居全省同级同类医院前列,综合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传承朱丹溪精神 弘扬中医药文化 1月8日,浙江省文化厅正式发布首批100个“浙江文化标识”培育项目,我市“朱丹溪中医药文化”成功入选。作为“朱丹溪中医药文化”的主要传承者与弘扬者,市中医医院作为保护单位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在传承朱丹溪精神、弘扬中医药文化方面,医院精心打磨“朱丹溪中医药文化”这张文化“金名片”。除了建立朱丹溪中医药文化展示馆、朱丹溪学术思想书法长廊、文化长廊、生平故事长廊等展示平台,医院还不遗余力地建设我市非遗宣传展示基地,每年举办的丹溪养生文化节吸引越来越多的百姓参与。其中,“小小朱丹溪”走近中医、杏林之夏、小记者探访中医奥秘、中医药进校园系列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引发了不少青少年对中医药的兴趣,并通过“小手拉大手”的方式,让中医药在潜移默化中走进千家万户。 市中医医院传承朱丹溪师古不泥古、守正创新的精神,加强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在临床和科研工作中,运用现代科学的研究方法,对朱丹溪学术思想进行提炼与整理,研发生产50余个协定处方和健康产品,在临床推广应用,深受群众欢迎。 在此基础上,医院将积极开展相关科研和临床研究,提升朱丹溪学术思想在临床的应用和疗效;创作出版朱丹溪中医药文化相关书籍;谋划惠民文化活动,定期开展丹溪养生文化节、每年开展更多朱丹溪中医药“六进”活动;推动国内外宣传交流传播,促进朱丹溪中医药文化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传播;协助建设丹溪文化园,推动我市文旅产业发展;加快文化标识数字化改革,建设丹溪学派数字图书馆等。 人才学科快速成长 专业技术不断提升 53岁的张女士多发子宫肌瘤,腹部隆起如怀孕5月大小,为此她跑了多家大医院,都被医生建议进行开腹手术切除子宫。不甘心的她听闻市中医医院新引进妇产科专家,便决定在该院接受检查治疗。妇产科主任梁锋医生团队知悉张女士“十分惧怕在身上‘动刀’以及术后留下难看的疤痕”,于是决定为患者进行腹腔镜微创手术。在梁锋主任团队历时6个多小时的“精雕细琢”下,既成功取出类似“西瓜”大小的肌瘤,又完好无损地保留了张女士的子宫。梁锋主任团队“工匠”式的精湛技术,让患者张女士赞不绝口。 作为市中医医院引进的人才之一,梁锋原本是山东省优秀医师,同时也是当地省政府公派奥克兰大学高级访问学者。通过引进、培育人才,医院现已拥有国家级、省级学会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常务委员、委员30余名,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1个,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1个,全国中医优秀人才4名,全国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2名,浙江省基层名中医1名,培养对象1名,浙江省中医临床技术骨干2名,省中医护理优才2名,浙江省中医药“青苗人才”培养对象1名,地市级和县市级名中医10名,设有国家、省、市名老中医工作室和工作站15个。 2021年1月5日,家住北苑街道复兴社区的李大爷突然左半边身子不能动弹,连话也说不清。家人赶紧打120电话,送他到市中医医院紧急就诊。医生初步诊断李大爷得了急性脑卒中,遂立即启动“脑卒中急救绿色通道”。在急诊科、影像科、检验科及脑病二科等多个科室的密切配合下,患者发病77分钟即给予静脉溶栓治疗。溶栓治疗几分钟后,李大爷的症状就有所改善,左侧身体也恢复了行动。这是一例脑卒中患者在黄金时间窗内得到妥善治疗的典型病例。 市中医医院脑病科继通过中国卒中中心认证后,又通过了浙江省卒中防治中心认证,成为浙江省中医中风病治疗中心,用鲜明的中医药特色、显著的临床疗效,赢得了老百姓的口碑,成为又一张响当当的“金名片”。而这一切的背后是脑病科团队通过不断与国内知名医院开展学术交流和技术协作,逐步提升卒中中心医疗质量,以及团队近30年如一日辛勤付出的结果。 人才强带动学科专科快速成长。目前,医院脑病科是国家中医重点专科,针灸科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农村基层医疗机构特色专科,神志病科是浙江省中医重点学科,内分泌科是浙江省中医重点专科,护理学是浙江省中医重点专科,都在区域内有一定的影响力。在重点学科的带动下,医院肛肠科、骨伤科、妇科、呼吸科、脾胃病等一批具有中医特色专病专科群,正在快速成长。 创省级第一医共体 让患者最多跑一次 “来中医医院看病,我感觉很放心,这里不仅医生技术好,大家对老人也很照顾。”1月26日上午,正在市中医医院看病的刘奶奶对记者说。正因如此,市中医医院被评为省级老年友善医院。2021年底,省评审组一行重点围绕医院的管理、服务和环境等创建内容,对照创建标准,深入老年门诊、病区等,对医院老年人就医环境、服务流程、引导标识及无障碍设施进行实地走访检查,现场专家还随机与患者进行访谈。最终专家组对医院的老年友善医院创建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 除了让老年人放心,“让患者最多跑一次”也是市中医医院的工作宗旨之一。为了让偏远地区市民在家门口也能享受市级医院的诊疗服务,近年来,市中医医院积极推进医共体建设。作为义乌中医药事业的“龙头”,医院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建立“中医诊疗中心、中医药文化建设,人才队伍培养+中药一体化”的“3+1”创新管理模式,适时开出“中医药+慢病管理”的“中式药方”,找准中医药+慢病诊疗结合点,顺应老百姓健康需求。 2021年11月18日,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公布了2020年度全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成绩单,在全省167家医共体中,市中医医院医共体排名第一,各医共体院区也取得优异成绩。通过医共体建设,实现医疗资源合理调配,慢慢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镇,重病不出市”的分级诊疗网络开始清晰,基层医疗环境与服务也实现质的飞跃。 筚路蓝缕七十载,初心未改继征程。市中医医院以圆梦“三甲”作为一个良好开端,未来将继续踏着铿锵的步伐,以践行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奋力书写中医药传承创新的新答卷。 |
GMT+8, 2025-7-10 1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