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初,美国贸易代表处公布了一份假冒和盗版产品的“恶名市场”名单,中国互联网企业三大巨头中的两家企业百度和淘宝名列其中; 2月底,阿里巴巴的两千多名金牌供应商被证实是潜伏多年的两千大盗,这让阿里巴巴暴露了不为人知的欺诈面,也让整个B2B行业陷入了信任危机; 再之前,苹果公司供应商“毒倒”员工,家乐福、沃尔玛大玩“价格标签戏法”,蒙牛和伊利“互泼脏水”,360和QQ“史无前例”地胁迫6亿网民做二选一…… 看到这么多负面新闻,相信大家会产生一系列疑问:为什么即使是知名企业,也这么容易出事?这其中有多少偶然,多少必然?这是否说明,诸多所谓的成功企业尚未成熟,还需要更多的历练? 带着这些问题,世界经理人邀请企业家代表、管理专家、经理人读者一起现场对话共同探讨中国企业怎样才能历练成熟。这种对话形式是我们在2011年的新尝试。对话的精华内容将呈现在《世界经理人》杂志上,而更多详细内容,则请关注世界经理人网站。 讨论嘉宾: 正略钧策合伙人兼高级副总裁倪龙腾; 研祥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林恢琦; 泰格尔户外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睿。 多数成功企业远未成熟 吉姆·科林斯的《从优秀到卓越》一书提到优秀企业和卓越企业的区别,也可以理解为是成功企业和成熟企业的区别。在吉姆·科林斯看来,当一家企业持续发展20年以上,股票市值增长 3倍以上,企业的管理经验被提升到理论高度,广泛供人学习借鉴……符合这些特征,才算是一家成熟的企业。按这个标准,中国有几家成功企业堪称成熟呢? 林恢琦:成功企业抢占市场,成熟企业培养市场。判断一家企业的成熟度看很多方面,包括从企业家的思想和战略来讲,他是不是从着重于经济利益的心态去抢占市场,限制别的企业进来,像淘宝一样把会员全部放到自己的圈子里,把网上经营的市场占了。这样的企业从目前来看可能比较成功,但它并不是很成熟的企业。 具有高远格局的成熟企业,一定不是仅仅抢占市场,而是从更长远的未来出发去培养市场。只有把市场培养起来,让整个行业得到发展才是成熟的企业。 |
GMT+8, 2025-5-2 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