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梦都没想到,40年了,这辈子还能拥有和正常人一样的手!”日前,市民叶女士完成手部手术后,激动地说。 今年41岁的叶女士来自贵州,两年前来义乌创业。在创业过程中,畸形的左手始终让她自卑。她说:“虽然已经习惯了手是这样的形态,可不管碰到熟人还是陌生人,总是下意识把手藏起来。” 原来,叶女士1岁多时不慎摔倒,左手碰到了火盆。受限于当时的医疗条件,受伤的左手只是简单包扎处理了一下,随着年龄的增长,由于烧伤导致的瘢痕挛缩,慢慢让大拇指、小拇指变形的情况越来越严重。 12岁时,家人带着她再次求医,但当地医院给出了“肯定治不好”的定论,让她难过、丧气,但她也不得不接受现实,从那以后,她就未曾再就医。 叶女士坦言,相比于手部的畸形,心理上的伤痛其实更加难忍,父母总是为此自责,而自己的孩子也不时对妈妈异样的手提出疑问。两个月前,叶女士报考驾校,工作人员告知其需要报考残疾人驾驶证,这让叶女士下定了决心:一定要变成正常人。 在市中心医院医共体后宅院区首诊后,医生建议叶女士前往总院手足外科就诊。中心医院手足外科主任医师周阳对手部畸形的诊治有着丰富的经验,也曾成功治疗过许多疑难复杂的手部畸形,可看到叶女士的手,了解其40年的心路历程后,他依然感到震惊:“患者除了明显外观上的畸形,手部握拳、持物和伸指均受限。” 周阳坦言,对于这样长达40年的手部畸形矫正和整形,自己并不敢“百分百打包票”,只说“有七八成的把握”。可即使只有七八成的把握,叶女士也坚定表示愿意手术。 为了最大程度确保手指的矫正、修复以及后期外观、功能的恢复,周阳主任医师团队进行了详细的手术方案讨论。 “手术不仅需要将脱位、弯曲的拇指和小指进行复位、伸直,最重要的是需要将残缺的皮肤和肌腱进行修补。”周阳表示,肌腱和皮瓣的修复都需要确保术后成功成活,为日后外观及功能恢复奠定基础。由于采用的是臂丛麻醉方式,叶女士在长达4个小时的手术里始终清醒,当周阳主任医师团队完成最后的拉拢缝合,她第一次看见了自己正常的左手,非常激动。 “第二天换药时特地拍了照片给家人看,大家都很激动,也觉得很不可思议,没想到这个手真的还能矫正好,以后我也能大大方方伸出自己的左手了!”叶女士激动地表示。 |
GMT+8, 2025-7-12 1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