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临近,不少宝爸宝妈又开始发愁:如何陪孩子过一个有意义的暑假呢? “我不想孩子一到假期,就看电视、玩手机停不下来”“孩子在家太懒散,要去磨砺磨砺”“孩子身体素质和意志力都太差,要送去训练营锻炼一番”……除了常规的各类补习班,不少家长都打算把孩子送到封闭训练的夏令营去,好好锻炼一下“意志力”。 于是,各式夏令营、研学活动逐一登场,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孩子去哪儿过暑假”的难题。但是一些机构的短期封闭训练,真的适合每个家庭和每个孩子吗?请大家来听听家长是怎么说的,也来听听心理咨询师的见解。 矛盾 送女儿去“军训”被长辈骂“太狠心” 去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年年(化名)的妈妈在朋友圈里看到微信好友转发的特训团报名信息,就想趁此培养一下孩子的习惯,也锻炼一下孩子的能力,于是给7岁的年年报了名。 “起初年年是抗拒的,她不愿意参加,因为孩子怕苦,我和她爸给她分析了很多参加活动的好处,最后她背上书包高高兴兴地出发了。”年年的妈妈说,夫妻俩瞒着长辈给年年准备好生活用品,也了解了整个活动的流程和安排,就把孩子送去了特训团。 晚上,年年的爷爷因为回家没看到孙女,就开始问个不停,后来得知被送去“军训”了,奶奶就开始哭了,还一个劲地说儿子儿媳“太狠心”,把她的宝贝孙女送出去吃苦,“孩子还那么小,训练什么嘛”。年年的妈妈说,就连平时最支持自己的父亲也开始唠叨为什么把他的外孙女送出去。开心的家庭团聚,变成了针对她的“声讨会”。 “年年参加的特训团采取淘汰机制。孩子们以10人一班为单位分开,每个班都争取在每天训练中获取更高积分而晋级,在为期十天的训练活动中,到第四天晚上,将淘汰近一半孩子,到第六天晚上,只能剩下1/3左右。”年年的妈妈说,这也是对孩子团结互助精神的考验。 第四天特训结束了,年年被爸爸“领”了回来,感觉有些失落。妈妈也很纠结,一方面心疼女儿辛苦,另一方面又觉得这样退出太可惜。“我和她爸都觉得这样也不错,孩子得到了锻炼,家长的初衷实现了,毕竟她还那么小,今后的路长着,希望对她有所帮助。”年年的妈妈感慨万千。 收获 孩子懂得换位思考找到自身价值 去年夏天,10岁男孩端端(化名)参加了军旅夏令营,结果让他受益匪浅。 胆小、内向、以自我为中心……端端这个独生子在长辈们眼中是个宝贝,可以说是集万千宠溺于一身。“他虽是个男孩子,但性格却像个小女生。怎么办呢?后来经过朋友介绍,我去一个军旅训练营给他报了名。”端端妈妈说,经过21天训练回到家后,她感觉端端变了一个人似的,“原本他不喜欢唱歌,就连背诵古诗或朗读课文都胆怯、磕巴、紧张,现在都敢站到台上大声演讲唱歌了,这次训练还真是挺管用的。” 端端妈妈说,让她印象最深的是最后一天的感恩主题活动。“一直不善于表达的儿子竟然给我写了一封感谢信,让我感觉儿子真的长大了。”她说,儿子刚去夏令营那几天,天天都抹眼泪,但过了一段时间后就适应了,特别让她开心的是,后来儿子居然懂得换位思考了。 无独有偶,去年儿童节,李女士为儿子小旭(化名)准备了一份特殊“礼物”——21天军旅夏令营。“孩子从小生活在爷爷奶奶身边,遇到事情不会与家长沟通,希望通过这段军旅生活,让他在性格和独立生活能力等方面能成长得更快一些。” 沟通后,小旭也欣然接受了这份“礼物”。叠被子、洗衣服……在集训期间,14岁的小旭俨然一副小大人的样子,把同寝室9岁的小弟弟照顾得十分周全。得到生活老师的点赞和那小男孩妈妈的感谢时,李女士十分诧异:这个在家中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竟然懂得照顾别人了。 “非常值得。”李女士这样形容孩子的这一段经历,“如今,小旭会主动帮妈妈拎东西做家务了,也许以前是我对他过于苛刻,总是觉得他身上不足之处太多,其实孩子很棒,这次夏令营中,大人们的肯定和鼓励,让他找到了价值感。” 信任与鼓励胜于反复叮嘱 儿行千里母担忧,虽然为孩子选择了靠谱的机构,但是面对孩子的独立远行,家长们仍然不放心。随着夏令营一天天临近,很多爸爸妈妈会开始不由自主地担心,尤其是对平时很少独自出门的“宝贝”,家长就更焦虑。 这种焦虑往往表现在一遍又一遍的叮咛嘱咐:“你一定要……千万不要……”高级心理咨询师、金华市家庭教育讲师虞丽芳说,这种焦虑的心情可以理解,但父母一定要注意调整心态,不要让你的焦虑传染给孩子。同样的话重复太多遍,在孩子眼中就是“唠叨”,不仅起不到强化作用,还会让孩子失去耐心,并减弱对其中重要信息的记忆。 其实,面对未知的夏令营行程,孩子心中除了好奇、期待与向往,也难免会有一丝不确定与担忧,不知道自己会遇见什么,也不知道自己是否能挑战成功。此时的他们,最需要的是爸爸妈妈的信任与鼓励。父母过分絮叨,会让孩子觉得父母不相信自己,进而开始怀疑自己独立远行的能力,影响他们的信心和勇气。 虞丽芳建议,家长在孩子面前要尽量控制情绪,可以试试这么做: 首先表达出爸爸妈妈对孩子充分信任,可以告诉孩子,虽然你独自出行的这几天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但相信自己一定能应对,而且爸妈也会在直播群中始终关注着你的成长与进步,会一直在背后支持你;可以把对孩子交待的事项筛选出最关键的几条,提前整理好,仔细讲给孩子听,需注意,同一事项叮嘱次数不要超过三遍,最后一遍可以放在出发前最后一晚巩固记忆;家长可以告诉孩子,爸妈很羡慕你能和全国各地同龄小伙伴一起拥有这次难得的旅程,也期待着你回来分享自己的收获,强化孩子愿意去探索去尝试的信心与动力。 “参加夏令营,我们当然希望孩子能在增长见识、锻炼独立能力的基础上尽可能地收获更多。”虞丽芳提醒,如果家长对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真的担心,一味担忧或者只是言语叮嘱并不能起到有效的正面作用,不妨提前对孩子进行有针对性的锻炼,当陌生变得不再陌生,孩子也能更有信心去面对。 如何让孩子过一个充实的暑假 放暑假的目的,本来就是让孩子们放松身心。一段时间以来,很多孩子的假期生活被无休止的学科补习侵占并填满,即便跟着大人外出旅游,也多是浮光掠影、打卡拍照,“万里路”所至未必是自己想去的“远方”。从这个意义上说,参加一些主题类夏令营,跟同龄孩子一起开阔眼界、增强体魄、陶冶品性,提高情商和逆商,确实是一件好事。 那么,家长应该如何挑选夏令营呢?虞丽芳建议,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考量:其一,选择有资质有品牌的旅行社或者相关机构和学校;其二,要看这个夏令营是否把安全放到最重要位置,把具有可操作性的安全保障措施贯穿于整个夏令营活动始终;其三,要看这个夏令营的内容和相关设计,跟孩子的兴趣特长以及你对孩子的期待是否吻合。选择安全、有资质、有经验的专业研学机构,才能真正达到让孩子在夏令营中锻炼成长的目的。 当然,“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虽然各色夏令营丰富了大家的选择内容,但也用不着盲目逐热,一股脑儿全都“夏令营见”。事实上,让孩子强体质、长见识,绝非只有砸钱去夏令营一途,而趁假期让孩子多做些家务,学会自我照顾,或者带他们参加一些社会实践、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同样也很接地气。总之,让孩子从单纯的学习生活中走出来,换个节奏透口气、换个方式经些事,就达到了过好暑假的目的。 |
GMT+8, 2025-5-10 2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