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转型的本质是人的转型;而人的转变,需要依次解决三个问题:知不知、能不能、愿不愿。发火和骂人只能解决其中的一小部分问题。 我初次见到陈董事长的时候,他刚刚对属下发完火,脸上还带着怒气就进了会议室。董事长是山东人,为人耿直热情,说话和做事总是急冲冲的。打过招呼,落座之后,他先是表示歉意,“现在经济形势不好,我压力大脾气也就大;不过这几年已经好多了,如果不是迫不得已尽量不发火,那个“忍”可以作证。”说话的时候,他把头转向墙上的“忍”字。 忍字头上一把刀,我就接着他的话茬继续聊,如果强忍,可能导致怨气淤积,于身体不利;可是如果不忍,又很容易伤害下属和同事。他说:“真是没有办法。为了对下属的16家公司实行一盘棋的管理,我已经花了三年的时间探索灵活高效的管理模式,甚至是逢会必讲集团化规范化管理,可是下属的生产企业和销售公司甚至是集团职能部门的人,就是不愿意协作,都想占山为王。这不,刚才就是为担保的事情,我把财务部门的人训斥了一通,因为现在现金流紧张,我们必须有原则且灵活地与银行合作,不能整天抱着书本瞻前顾后贻误良机。” 的确,如果没有问题,那就不算企业而是天堂了,做企业永远都少不了这些磕磕碰碰的琐事。最近大家经常讨论企业在危机之中借势转型,可是无论管理还是业务转型,其本质都是人的转型;而人的观念和行为的转变,需要克服人性的诸多缺陷。 这是上帝造人的疏忽,他在工序还没结束的时候,就仓促地把我们这些半成品下放到了人间,结果是懒惰、贪婪、狭隘终身相伴在我们的左右。 当然,我们心中也有而且可能更多的是人性的光辉,就像在四川地震中我们看到的那样,许多人无私地奉献自己的财富和力量,帮助别人,也快乐自己。所以,人之初,可能既不善,也不恶,完全视后天环境的造化。 让我这么一说,陈董事长的气还真的消了一些。于是我就请他给我20分钟的时间,我有9个字想送给他。他欣然点头同意,我就开始在身边的白板上比比划划。 知不知: 能不能: 愿不愿: 讲完这段话,我请陈董事长说说他对这三方面问题的看法。陈董事长放下他的笔,站起身来,就在我刚才画的三角形旁边,画了一个倒三角形。他说:“我的时间分配与你说的刚好反过来。在你举的100人不参加变革的例子中,我一直认为60人是不愿意,所以就得批评甚至是骂人,30人是个人能力不足,需要学习和培训,只有10个人是不了解我的想法,毕竟这几年我反复地讲集团化和规范化管理。” 你现在的想法有些不同吗,我问他。他以一向的直率回答我:我还不敢肯定你的三角形就一定对,但我现在意识到这么几点。 第一,骂人只能解决愿不愿的问题,而且最多也只是解决一部分的问题;(愿不愿) |
GMT+8, 2025-5-2 1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