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台风来了,我凌晨1点多还特地起来感受了一下风力。”9月15日下午,记者在后宅街道新华村,见到了今年79岁的张受元。 张受元当过村里的会计,做过村里学堂的老师……他有一个从小坚持至今的爱好,就是记录每天的气象变化。 张受元有一个“藏宝箱”,里面珍藏着40余本天气记录本。说起自己多年来对气象的爱好时,老人眼里闪烁着别样的光芒。老人说,自己一生没有别的爱好,只有气象是他最关心和喜欢的事儿。 他在读书的时候,就是学校的小小气象记录员。25岁时,他第一次看到百叶箱,就对气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为种种原因,他没能真正从事气象工作。但记录每天的天气现象,是他从年轻时就养成的习惯。一年一本,到现在他已经记录了40余本。 翻开他最早的记录本,自制的表格上整齐地写着年月日和农历日期,当天主要天气现象,晴、多云、阴、毛毛雨、大雨、大风等。后来,他的记录本上出现了“风2级……受14号台风影响下中雨”“今日12点20分有冰雹,形如鸡蛋大小”“立秋后第一次现霜,比去年出霜早10余天”等细节。再后来,他的本子上又写上了“气象台明日预报”。 “对于一些特殊的时间节点,我还专门准备了册子来记录。”张受元介绍,比如说,每年的台风天,就专门记录在一个本子上。包括当天的风力大小、天气状况、是否下雨等等。还有每年春节、清明、中秋、第一次下雨、第一次响雷等等,都按年做了记录。 张受元的本子一年比一年厚,一年比一年丰富,有的日子里他还添上了自己的“预报结论”。记录本上有些地方,有明显不同字迹的补充。张受元说,那些不同的字迹,是他儿子或者他要好的一个邻居写的。 2006年,张受元生病住院两个星期,儿子和邻居就充当了他的替补,帮忙记录天气。说着,他戴上眼镜仔细翻到2006年的那几页,记录本上甚至还有画着太阳、云朵的手绘图,标注了他生病时住的医院房号和床号。像这样的“替补”,他的记录本里还出现过几次。 知道张受元有这些记录,村里常常有村民来找他查询某一天的天气,甚至还请他做天气预报。老人说,自己每天都会做个预报,跟气象台的预报比对。他记录了40多年的天气,也记录了40多年自己对气象的感知。 当被问到“怎么能坚持40多年记录天气”时,老人笑着回答:“就是因为喜欢。”他说气象预报是很重要的事,衣食住行都离不开气象。“时代好了,预报也越来越准了。”张受元说,以前,天气预报全凭天象、凭经验,现在即使是像他这样的农民,都能在电视、手机上收看各种各样的天气预报。 “只要身体好,我会一直记录下去。”老人说着,将自己的宝贝们连同气象局赠予的气象参考书一起装回藏宝箱。“今天的温度,我还没记呢。跟我来,我带你去看看60多岁的温度计。”说话间,老人又爬上凳子,认真地记起了当天的气温。 |
GMT+8, 2025-5-11 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