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夏,现任教于江东中学,担任社会法治学科教师。2005年从河南来到义乌任教,一支粉笔、一张讲桌、一把水壶,走过了在义的18载春秋。 每日清晨,不论微雨或是晴空,张立夏到办公室的第一件事就是拿起她的水壶,走到开水房打一壶开水,由此开启一天的工作。这样的习惯,她坚持了很多年。“老师最重要的就是喉咙,传道授业解惑,都离不开它。”有时上课讲到口干,喝一口润润喉咙;有时匆匆喝几口水,便又快步走到班里上课。总有学生说要帮她打水,张立夏总是笑笑说不用。 “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这一把水壶跟了张立夏很多年,其中藏着她的初心与坚守。 以物化人 用知识引导学生 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情绪波动大,有的对出格行为还沾沾自喜。 有一天,班里的一名同学有些“飘飘然”,上课时跷着二郎腿,摇头晃脑。张立夏看到后,并未立即指责这名学生,而是换话题问道:“谁知道这名同学现在的坐姿叫什么?”同学们齐声回答:“二郎腿。”“那么有谁知道二郎腿的来历呢?”班里一片沉默。“二郎腿出自都江堰二王庙里的二郎神像,后人为了纪念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李冰父子,在都江堰修建的二王庙中,摹拟大禹一脚跳行、一脚跷起的大禹形象,塑成了二王庙中的二郎神像,所以称之为二郞腿。”伴随着张老师的话语,学生跷着的二郎腿不知何时悄悄放下了。 张立夏一直认为,有时候用知识征服和引导学生,比直接批评教育更管用。 以理育人 坚持“笨办法”教学 在九年级社会法治学科教学中,许多基础薄弱的同学急于求成,家长也希望孩子速成。 对此,张立夏始终坚持“基础至上”,要求学生读课本、熟悉教材。有时家长看着学生“笨办法”下的成绩着急,张立夏便耐心跟他们沟通,解释很多时候夯实基础就是捷径。 跟着张老师的教学计划和节奏,同学们一步一步扎实往前走。中考成绩出来后,有一位曾经基础较薄弱的同学社会成绩接近满分,他自己和家长都感到十分惊喜。甚至有许多已经毕业开启了新的学习生活的学生反馈,由于颇有实效,他们在高中依旧用着张老师教的学习“笨办法”。 张立夏常说,义乌是一个刚正勇为、诚信包容的城市,人人都有“出彩”的机会,“三尺讲台就是我的人生舞台。在义乌,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今后,我也将继续在这里耕耘、收获,将我所感受到的温暖回报给他人。” |
GMT+8, 2024-9-11 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