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网

 找回密码
 注册
义乌网 首页 义乌论坛新闻热点 查看内容

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的廿三里样本路径

2023-10-20 09:30

摘要: 2020年4月,中宣部、国家发改委、教育部、人社部等17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的意见》,旨在尊重和认同青年发展的优先权,通过表达、参与和对话等渠道为青年赋权,扎实推进《中长期青年发展 ...

2020年4月,中宣部、国家发改委、教育部、人社部等17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的意见》,旨在尊重和认同青年发展的优先权,通过表达、参与和对话等渠道为青年赋权,扎实推进《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实现青年与城市融合发展,城市不断提升青年吸纳力、吸引力和承载力,青年不断增强城市的贡献力、创新力和创造力。

义乌全力推进全国青年发展型县域试点建设,联合全市31家青年工作联席单位,共推出“义青春”十大工程,以28项具体任务积极推进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其中廿三里街道走出了一条集创业制度、创业文化、创业地标深度融合的特色路径,从注重打造融合物质、审美、价值观和人的活动场景入手,集聚创意人群和促进场景功能转型,以创业项目牵引青年发展与城镇发展双向奔赴,推进青年在廿三里“三个倍增”图景不断展现:安居幸福倍增、创业活力倍增和生活有味倍增。

“暖心灯”创业制度 让青年沉浸认同之“韵”

青年委员岗。2020年义乌创新“一村一青年委员”制度,吸引本地青年回乡,街道团工委以《义乌市关于加强青年委员管理十条意见》为指导,建立“青年联社”培训制、“三联三带”导师帮带制和十二分制管理考核等制度,不断发挥组织优势,深化“管育用”培养机制,助“新手”成“能手”,将青春资本化作坚强底气,在乡村振兴的广袤天地成长,助力建功乡村社区。三年来,青年委员担当理论宣讲、社会治理、乡风文明、民生服务、产业项目等主角,带头致富、带领创富和带动共富,争先有为,赢得群众对青年创业的认可与点赞。最新一期“创业创新廿青说”分享会上,由参加全省村级后备力量示范培训班的青年委员吕英黔主讲,描述培训班“牛的同学、特色的农村、敢于求变的书记”等特点,讲述“有利于老百姓的事情拼命做”的领头人治村经验,展望“用初心去带动青年、用细心去服务村民、用恒心去感动村民”的努力方向,青年委员们从培训知识热点的“一问一答”到治村经验焦点“一问多答”“多问多答”,彼此研讨碰撞火花,和谐融洽引领青年委员拼搏状态,激荡青年们的乡愁情感。

人才码。廿三里工业园区有413宗地,涵盖纺织服装服饰、饰品、化妆品、日用品、工艺品及光伏能源等产业,吸纳就业的外来青年约为户籍人口的5倍,街道以人才码为纽带优化青年发展全生命周期的服务,让青年“留恋”廿三里。推出“新廿享课堂”,为外来青年子女提供素描、书法、武术、儿童画、竹笛、围棋、魔方、民族舞等课程,累计1200课时覆盖1.2万人次,满足“幼有所育、幼有善教”多样化、普惠均衡的校外教育需求,通过青少年校外教育服务留人。开工建设总建筑面积8.02万平方米的工业邻里中心,可租赁的1222套住房缓解外来青年生活压力,举办海内外高层次青年沙龙、海归投资人座谈会等活动10余场,帮助广大青年创梦圆梦,促进产业发展与青年集聚同频,“廿廿不忘、必有回想”引起情感共鸣。

青年社团。立足自我造血功能,成立廿青春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运营“廿家·共富工坊”等创业项目,反哺青少年社会事务和公益事业。发掘凝聚青年委员力量,成立陶青词青少年服务中心,运营“家门口青少年宫”项目;成立拨浪鼓公益协会,运营文创类活动项目;打造青少年事务多元化服务枢纽——和悦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培育更多青年社会组织发展、提升其专业性和规范性,改善街道区域内社会组织发展的整体生态,相关服务项目多次获评金华市、义乌市最佳志愿服务项目。

“心港湾”创业文化 让青年记忆友好感知

敲门:执行“家门口青少年宫”项目。项目起步于2020年10月陶店村文化礼堂,总结归纳提升为“五个一”标准化青少年服务模式,即“依托一个活动场地、开发一套课程体系、培养一支骨干队伍、制定一个积分评价和凝聚一份协同合力”,2022年6月27日推广至街道全域30个村庄,青年委员为最初项目执行联络人,构建孩子受益、家长满意、社会称赞的“家门口学堂”体系。复制推广的项目是青年学习创业基础知识的成长阶梯,逐渐形成“1青年委员+X青年志愿者+Y乡村社团”网络依托,帮助青年掌握创业的第一块敲门砖,链接街道范围内的相关资源。

试水:参与“后溪市集”项目实战。后溪贯穿整个街道全域,串联农村、社区、园区、商业街区,是廿三里居民的“精神家园”。街道团工委立足提振夜经济推出周末文化休闲“后溪市集”,设置50多个固定摊位和10多个流动摊位,为有创业意愿、急需再就业的青年朋友提供“拎包创业”平台,检验青年创业的设想。目前已有392家商家正式入驻,35周岁以下的青年占65%。他们当中还有一批青年白天是设计师、老师、公司白领,晚上利用一技之长试水创业,服务居民休闲购物,试水成功可进入固定场所运营。第一批入驻“后溪市集”的“花开就富贵食虫小铺”掌柜说:“以前,我们有优质的货源但顾客找不到我们,现在通过市集我们的微信号有近2000名客户,按照客户需求进行配送货。每次市集营业额稳定在千元甚至更多。”

“炼钢炉”创业地标 让青年感知城市之形

青年教育服务的共富会客厅。依托与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义乌市职教集团党建联建机制,集成技能培训、创业的“线上+线下”服务平台。每周开办的“红色梦工厂”强技共富培训课,茶艺、外语、设计、家政等已累计服务青年1.5万人次,青年从培训中获得技能提升,有一些青年赢得新就业岗位和增加收入。周建国连续参加PPT课程进阶培训,被聘为正式设计师,薪资增加一倍;龚旭霞、王荣芳经过衣橱整理课培训,获得“纳太太”整理收纳师岗位,月薪8000元;吴佳瑶、李庆美经过母婴护理师、育婴师技能考证,加入“优优到家”母婴护理公司团队,月薪7000~11000元。街道团工委在第一轮青年走过“路人-学徒-职工”就业台阶之后,启动职工-导师进阶反哺其他青年就业,完成青年就业技能“学习+实战”自我服务良性循环。

传统产业升级的共富工坊。秉持“廿家、恋家”的家乡情怀,依托麻糖和豆制品产业,聚焦滞销、结算票据、包装等棘手问题创办“廿家”共富工坊,设计推出“廿家”商标和礼品包装手提袋,开通“廿家”微信公众号,及时动态更新活动信息和产品推广,壮大升级传统产业拉动村民增收,成就回乡青年“致富带头人”。打造豆腐主题公园和“豆腐研学”,保存和流传逐渐消逝于大众视野的传统技艺、文化及乡村生活状态,从磨豆、过滤再到点卤、压制成型过程中感受传统豆腐手艺,累计接待中小学研学团队5000人次,体验传统工艺的匠心卓绝,传承老手艺人的工匠精神,聚合“原乡人”“返乡人”和“新乡人”力量对非遗技艺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乡村“活起来”和“走出去”,带领当地农户再创业的良性发展。在金华市八婺同心·共建共富“十百千万”结对行动中,工坊的青年创客售出浦江黄桃制品2500箱和义乌三宝产品近45万元销售额,获评金华市三星级共富工坊。

新就业形态青年的创业孵化基地。面对新就业形态青年群体的组织平台化、机会互联网化、时间碎片化、去劳动关系化等特征,注重选择有代表性产业培育孵化基地,提供创业场地、融资支持、项目推介、创业指导等服务,聘请青创导师帮带,解决青年创客创业初期资金周转、经验不足等困难。其中木兰坊、越秀、易镭、辉座4家园区被评为义乌市级青年创业孵化基地,“华溪谷青创农场”获评省级青创农场和金华市农业双强示范基地。“华溪谷青创农场”集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传承农耕文化于一体,整合创业资源有力“裹挟”旁观青年进入并在创业项目集群中获得个体优势,逐步形成自信、希望、乐观和坚韧等积极心态,在农旅产业融合中达成自主创业。

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是政府、企业、社会、青年个人全面参与的系统,不断厚植敢于竞争、敢于胜利、共建共享的创业文化,催化青年与城市互促发展,廿三里街道通过潮玩的活动空间、专业青年服务队伍、系列服务项目、完善制度保障和双向奔赴机制,吸纳青年人参与场景建设、活动策划工作,使其沉浸其中、吸收其中、享受其中并达到反哺其中的良性互动,实现“对青年友好、让青年有为”,是成功典型样本。

市执法局:紧盯重点领域 落实防台措施  交警上门“送安全”  六旬枣农在线推广“义乌大枣”  义乌公安助力三个家庭中秋团聚  网络安全记心间  

义乌网

GMT+8, 2024-9-21 12:0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