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车有无障碍踏板,轻轨站设轮椅停放区,公园有无障碍坡道,家门口设无障碍停车位……杭州亚残运会的举行,让许多市民关注到身边残疾人无障碍环境建设。 遍览全市,我们从无障碍改造进家庭、无障碍改造进社区到重要公共服务场所无障碍改造,从小处着手,在大处落实,一桩桩一件件,给残疾人创造了和谐幸福的“微生活圈”。这些为残疾人生活需求“量身定制”的微改造项目,都似火苗般温暖着他们的心,残疾人在感受到生活“无碍”之余,心中更有爱。 从小家庭着手 创造“无碍”新生活 秋日阳光和煦,走进佛堂镇金山村一户老屋内,清爽雪白的墙壁、平整干净的水泥地、崭新明亮的卫生间,处处彰显出小家庭生活的温馨与便利。这是金山村精神残疾人郑大伯的家,与过去脏乱残破相比,现在的家让郑大伯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 “之前我们发现,房子不仅地面不平,屋顶还漏雨,没有单独的卫生间,郑大伯生活质量堪忧。”市残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市残联深入落实困难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项目,通过了解残疾人家庭需求,提供卫生间、厨房改造及净居亮居改造、安装适配的辅助器具等,不断提高残疾人家庭无障碍环境质量和水平。今年8月,经过前期考察与改造,郑大伯的房屋完成无障碍改造,生活环境显著改善。 与郑大伯一样,前不久,肢体残疾人黄建忠家中也进行了改造。黄建忠家住北苑街道丹溪社区,30多年前,因遭遇交通事故导致股骨头坏死,之后日夜忍受着疼痛折磨,生活无法自理,更别提外出工作了。2021年,浙大四院携手市残联、中国狮子联会乌商志愿服务队共同发起资助困难残疾人髋关节免费医治公益活动。活动中,黄建忠成功接受了免费髋关节置换手术,改善了肢体功能,痛感也减少了。在无障碍改造进家庭走访中,市残联了解到黄建忠上卫生间较为困难,即时为其卫生间加装L型扶手,让他的生活更便利。“以前都是凳子上面叠凳子才能上厕所,现在无障碍扶手帮了大忙。”黄建忠开心地说。 记者了解到,2020年以来,我市通过实施“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项目,平均每年至少为160个困难残疾人家庭提供无障碍设施改造和“净居亮居”服务,有效改善残疾人居家生活环境。 从大环境落实 提升“无碍”幸福指数 我市共有持证残疾人2.46万人,对他们而言,社区及重要公共服务场所无障碍设施建设很重要,具体应该怎么建、建得好不好,使用者最有发言权。 “2019年刚住过来时,这些设施都还没有,去丹溪公园散步到一半就回家了,因为我的轮椅上不了台阶。”家住丹溪社区的残疾人王小君(化名)因患小儿麻痹症从小就无法行走,平时靠轮椅出行。她坦言,现在丹溪社区、丹溪公园都完善了无障碍设施,她一个人出门也能畅通无阻。 10月23日,记者跟随王小君来到丹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门口左手边有一个无障碍坡道,只见王小君娴熟地用手转着轮椅,轻松上了坡。进入党群服务中心,关于无障碍改造的宣传展板随处可见,轮椅休息区、无障碍服务台、卫生间无障碍设施等一应俱全,王小君对此赞不绝口。 记者从市残联了解到,丹溪社区今年正在积极争创省级无障碍社区,此前,我市6个社区已成功创建省级无障碍社区,包括江滨社区、福田社区、绣湖社区、商苑社区、鸡鸣山社区、永祥社区。同时,作为2022年和2023年省政府民生实事“重要公共服务场所无障碍改造”项目,市残联去年完成改造11个,今年完成改造16个,改造内容包括重要公共服务场所对外通道、内部通道、服务前台、卫生间、停车场地等。今年,建行义乌分行营业部还获得浙江省“有爱无碍”公共服务场所首批无障碍案例。 社区及重要公共服务场所增设无障碍设施,看起来改动虽小,带来的效果却很明显,还可惠及老人、小孩、孕妇等弱势群体。市残联相关负责人表示,无障碍环境建设“串点连线成片”,帮助更多行动障碍人士自主、安全、便利地出行和生活,这是一座城市精细化管理能力和人文关怀的有力体现,也是残疾人融入社会、共享发展的生动写照。 |
GMT+8, 2024-9-16 0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