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的义乌,街头秋色浓郁。通往国际商贸城的稠州北路上,四层楼高、窗明几净的“贝迪”餐厅,成为这条繁华道路的醒目建筑物之一。“‘贝迪’在阿拉伯语中的意思是‘我家’,希望让大家享受在家就餐的感觉。”来自约旦的餐厅负责人穆罕奈德说。 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通过共建“一带一路”,义乌市场同世界市场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前三季度,义乌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合计进出口2649.9亿元,增长24.8%。在义乌生活了20余年的穆罕奈德,充分感受了共建“一带一路”的益处。“我觉得‘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就是个‘大家庭’。”穆罕奈德说,中外友人不断扩大“朋友圈”,大家一起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穆罕奈德习惯站在餐厅的落地窗前,望着路上川流不息的车辆和行人,感受这座城市的活力。除了经营餐厅,他还经营外贸公司,时常花时间“泡”在市场,为国外客户采购。“我的许多客户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穆罕奈德说,乘共建“一带一路”东风,涌进义乌的外商变多了,他们迫切想走进义乌、了解市场。 义乌小商品市场产品更新快、种类多。穆罕奈德坦言,得益于我市创新推出的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让小商品便捷地“走向”国际市场。“一带一路”是互利共赢的强纽带,依托畅通的贸易通道、良好的营商环境,他可以根据客户所在地的实际需求,“切换”便利的运输方式。 作为较早在义乌创业的外国友人,穆罕奈德会讲流利的中文,喜爱广交朋友,还是义乌涉外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外籍调解员之一,积极为当地公益活动贡献力量。位于稠城街道词林移民事务服务站的“奈德之家”,是穆罕奈德在义乌的另一个“家”。在他的引导下,一批批外国朋友加入其中,他们共同做公益、做好事。 “在义乌,我实现了自己的梦想。”穆罕奈德说,充满机遇的城市、便利的生活条件,让他倍感亲切。在穆罕奈德身边,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到义乌、爱上义乌、留在义乌,将义乌视为“第二故乡”。去年12月,我市发布优化国际营商环境涉外服务10项举措,外资经营主体快速增长。今年1月至9月,义乌新设外资经营主体1066户,同比增长169.87%,约占全省四分之一。 |
GMT+8, 2025-4-20 1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