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岁的少年在舅父家,忽然被木板墙上贴着的几幅山水花鸟画深深吸引,眼睛直愣愣盯着看了数小时。“喜欢吗,想不想跟我学画画?”舅父的突然出现吓了少年一大跳,虽然平时见到这位长辈就犯怵,但那一刻他回答得既响亮又坚决,“当然好!” 这一幕大约发生在47年前的常山。这位少年便是如今的实力派书画家王利群,其舅父王华丹先生是当地有名的花鸟画家和美术教师,也是外甥书画之路的启蒙老师。 王利群,号藏山,1961年生于衢州市常山县,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有些喜好是自小就在骨子里流淌着的基因。”多年后再想起当初的这一幕,王利群感慨万千。于他而言,对于书画的喜爱和执着,用“一见钟情”“一眼万年”来形容,也不为过。 揣着石头去当兵 自从决定跟随舅父学画后,那个暑假王利群除了吃饭、睡觉、拉撒外,其余时间就像“长”在画桌旁一样,除了学画画就是练书法。 “好比我们到了门口自然而然会掏出钥匙准备开门一样,纵然在外面玩得再疯、情绪再丰富,一旦拿起画笔,全身心只投入做一件事:创作。”时至今日,王利群仍保持这种习惯,创作时得专注和心静。 “书画不分家,画得好的人,字也不能差。”“一幅优秀的、完整的作品,不仅书画水平过硬,落款的字、篆刻都要好。”在舅父的言传身教下,王利群不敢有丝毫懈怠。 经过近三年的不懈努力,王利群的书画、篆刻名声已渐渐在学校乃至小县城传开。18岁那年,在金华地区举行的一个庆祝新中国成立三十周年的美术展览上,王利群选送的一幅以30只仙鹤为主题的国画作品获得了三等奖。评委们事后获悉这幅作品竟然出自一位高中生之手,惊叹不已。 高中毕业后,王利群机缘巧合下穿上了军装。从家去部队的那天,他悄悄往行李包里放了几块篆刻用的石头以及刀具。在新兵连拿下队列、射击、投弹三个第一后,表现优异的他成为原南京军区驻锡某部炮团电影组的放映员。 “训练间隙,我时常会躲到修理大卡车的凹槽里刻印章。由于刻得太投入了,连来找人的班长站在边上好一会儿了,我都没发现……”时至今日,军营的那段时光仍让王利群记忆犹新。 部队的四年,不仅让曾经的毛头小伙变得更壮实,也让王利群的艺术才干更成熟。进电影组后,他凭借自己的书画创作能力,帮电影组“挣”下了三面墙的奖状,还与战友们团结协作荣获总政颁发的集体二等功。这期间,他还为知名词作家乔羽刻了一方名章,边款有:“朋友来了有好酒,豺狼来了有猎枪……”对方收到后连连夸赞,并要求再为他刻一方闲章“可以”。 退伍后,他到义乌市文化馆工作。对书画创作的执着和追求让他义无反顾,一路向前。 艺术创作需要纯粹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进体制端“铁饭碗”意味着收入稳定、生活无忧,这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 但对王利群来说,按部就班的生活给他的艺术创作带来了一定的束缚。那些年,碰到有人问他“什么时候办画展啊”此类问题时,他的回答往往是“太忙了,没时间”。 2007年,梁平波画展在杭州展出,王利群专程从义乌赶去观展。“我再忙有时任省领导的他忙吗?他都能千方百计抽时间创作出这么多上乘佳作,我还有什么理由说自己没时间?”他回忆说,这次杭州之行带来触动是非常大的,“眼看就50了,我手头有拿得出手的作品吗?没有!” 在接下来的几年时间内,他尝试过、挣扎过,最终还是决定用一种毅然决然的方式“放下”和“告别”。2013年,他辞职去了杭州,开始专注地进行诗书画印的艺术创作。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这几年,王利群创作出了包括《东巡图》在内的大量青绿山水巨作,还先后在北京、南京举办个人画展、学术研讨会,其大型画册《王利群作品集》由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出版发行。 “画之粹美,人之真淳” 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作为一名媒体人,望着王利群工作室墙上挂满的作品,听着他讲述的创作故事,除了观赏和倾听,说不出个所以然。但通过相关专业人士对他及其作品的看法和评价,我们可以了解一二。 时任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艺术学院副主任的曾陆红曾专门写了《花鸟言情》一文,谈王利群的花鸟画。其文中提到——“一位独具性情的实力派书画艺术家,固守着自己内心深处的一方晴空、一处恬静、一份淡然,孜孜以求,他就是王利群先生……有学者言:王利群的人生、艺术、心性与才情的叠加,彰显出其画之粹美,其人之真淳。实为真言也。”“皆说‘画如其人’。一个画家的德、才、学、识、喜、怒、哀、乐;秉性、天赋、修养等,皆含其作品中,故观其画如见其人,品其字、读其诗、赏其印,实宜悦目养心。” 在观看了王利群的《东巡图》后,国家民族画院副院长郑山麓专门以《传承古今大青绿》为题,撰文谈感想。在他看来,“有很多人能画山水,但是点缀人物时就显得尴尬,这也是当代画家的短板,而利群先生不但能把控住如此巨大的画面,同时在表现秦始皇东巡场面时也是毫不马虎,人物动态和细节也是笔笔到位,显示出他很深的造型能力,细致人物造型与青绿山水结合的自然天成。” 花鸟言情,山水观心。一幅书画作品背后有很多故事,可以是作品本身的故事,也可以是创作者的故事,都值得关注和解读。“骆宾王的《咏鹅》家喻户晓,这是义乌的宝贵文化财富,我想尝试创作《百鹅图》,用艺术的方式展示义乌声音和义乌故事。”在王利群看来,书画家要保持艺术创作的纯粹性,要多创作一些传递人文情怀、积极向上的作品。 |
GMT+8, 2024-9-17 0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