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4年1月,浙大四院“移动数字医院”义诊团队开展服务已有3年。3年来,团队开着20吨重的移动CT车,风雨无阻在基层奔跑4万多里,为3万多名群众提供家门口的医疗服务,帮助群众及时发现肿瘤,实现早诊早治,减轻社会和家庭负担。 定制早筛服务,让需求有求必应 1月17日,阳光温暖和煦,苏溪镇六都村文化礼堂门口聚满了人,浙大四院“移动数字医院”义诊团队早早忙碌了起来。 上午8点半,村民们按照预约好的时间来到义诊现场,签到取号、依次排队,根据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检查项目,包括CT检查、B超检查、尿蛋白检测,最后再到诊室由神经内科、普外科、心胸外科、肾病科医生现场解读检查报告,给出具体的诊疗建议。 义诊现场秩序井然,每一位参与检查的村民仿佛走进了一家真正的“医院”。这是浙大四院“移动数字医院”2024年的第一站,也是团队驻点在该村开展公益服务的第二天。六都村户籍人口2000余人,其中有300多名中老年人参与了此次免费筛查。 医院门诊事务部方胜男介绍,目前开展的免费筛查项目都是根据村里的需要来定制的,CT和B超都是村民实实在在最需要的项目,能够很好地实现肺癌、前列腺癌、甲状腺癌等早期肿瘤项目的筛查。“考虑到65岁以上的男性比较多,这次我们还特别在肺部CT检查的同时增加腹主动脉瘤筛查,为老年男性提前规避这种死亡率比较高的疾病。” “百博联百村”,让服务更有保障 2024年,浙大四院“博士团”开展“百博联百村”公益行动,进一步深入基层开展博士联村服务。方嘉佳是参与此次公益行动的博士生之一,她毕业于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神经学博士,浙江大学医学院硕士生导师,还是一名癫痫专家。作为浙大四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活动当天,她早早跟随“移动数字医院”团队来到村里开展专家义诊服务。 义诊现场,72岁的陈大伯主动找到方嘉佳博士,说自己早上起来就感觉头晕、发汗。方嘉佳现场仔细问诊并查体,发现陈大伯无法笔直行走,考虑身体平衡出现问题,不完全排除小中风可能。建议如果症状持续不缓解,还要到医院做一个头颅CT检查,并贴心地为他开好了检查单,还在就诊卡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和门诊时间。这些就诊卡片是团队给村民们准备的“绿色就医”凭证。方嘉佳说:“很多老人记不清楚,也不知道怎么挂号,我们就专门给他们一张卡片,写上科室和医生的名字。如果他们还搞不清楚,可以到医院门诊服务中心,那里会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帮忙联系和对接。” “联村博士是一份特殊的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方嘉佳表示,联村博士可以向老百姓提供专家义诊、专病筛查、健康科普宣教、急救培训等一系列健康服务,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条深度链接基层老百姓与省级医院、三甲医院优质医疗资源的纽带。 |
GMT+8, 2025-7-4 1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