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3日20时16分,义乌的一位中式面点师傅骆雪松因病去世。去世后,家属遵照其遗愿,在医护人员的帮助下,于当晚顺利完成眼角膜和遗体捐献。这位55岁的面点师傅,留下了他最后的“生命馈赠”。 捐献遗体续写“生命之光” 捐献器官和遗体,对任何一个家庭来说都是一个艰难的决定。骆雪松的家属是在2月10日晚才从骆雪松的学生口中得知,他早早在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官网上签署了志愿捐献,手机里还保存着那张“志愿登记卡”。 得知父亲的捐赠意愿后,骆雪松的儿子常常趴在父亲身边,再三询问爸爸,是否真的愿意捐赠遗体和眼角膜。“每次问他,他都毫不犹豫地点头。我担心他只是下意识点头,就问他知道我的名字吗?他能清晰地把我的名字叫出来,然后我又问了一遍又一遍。”骆雪松儿子说。 “骆雪松先生是一个高尚的人、无私的人、有大爱的人,是甘于奉献和牺牲的人。他虽然已经辞世,但其生命的一部分又化作了礼物,鲜活地存在新的生命中。”2月13日晚,正式开始手术前,浙大四院普外科值班医生和护士特地准备了告别仪式,众人围绕在骆雪松床旁,缓念悼词,向他和家属致以敬意。 当晚,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和浙江省人体器官捐献中心的医生从杭州连夜奔赴浙大四院,进行手术移植。在沉痛的悼念声中,眼科医生小心翼翼完成手术操作,结束时又细心地为他植入义眼,细致完成缝合,将仪容仪表恢复如初。 将一技之长传授给他人 骆雪松生前是国家一级面点师,从事中式面点制作和培训工作。他热爱做面点,生煎包、开花馒头、特色糕点制作都不在话下;他生前免费为低收入人群教学,将自己的一技之长传授给他人。 “刚认识的时候,一点也看不出来他生病了,在我们面前每天都是很开心的样子,大家都十分喜欢上他的课。”刘琴是骆雪松师傅在义乌教授的第一批面点学徒之一,她说,“当他走上讲台那一刻,你就会感觉他整个人不一样,焕发出满满的精气神,这种正能量同样也感染了我们。”他带领身边的人学习面点制作,希望把自己的一技之长,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大家。每一位与他相识的人,都相当喜欢这位老师傅,大家都喊他“老班长”。2023年重阳节时,他已身患重病,但仍亲手制作精致的花式点心,送给村里的每一位老人。 在最后的两年时光里,骆雪松一边和病魔对抗,一边创业,在自己热爱的事业里发光发热。在他的带领下,几名学徒还成立了“老班长面艺工坊”。“师傅总说,我们虽然是做馒头的,但我们又不只是做馒头的。”刘琴说,建立面艺工坊的初心,是在售卖面点之余,为低收入人群提供一个免费学习的平台,希望把这门技艺传承给有需要的人,带动更多的村民一起创收。 |
GMT+8, 2024-10-15 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