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多年前,他放弃“铁饭碗”,走南闯北干起拉链生意,从“倒爷”变身成了“厂长”。 30多年后,他先后攻克多项国外“卡脖子”技术,成为义乌首家拉链行业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为国内前20强拉链厂供应专利拉链头,年销售量超2000吨。 他叫何俊,是义乌市拉链行业协会会长、义乌何泰金属压铸有限公司董事长。 “今年我们与义亭镇谋划建设义乌首个拉链全产业链园区,届时将有10多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进驻,一定会将义乌‘中国拉链产业基地’这块招牌擦得更亮。”虽然拉链是传统制造业,但何俊始终“稳中求变”,以时尚的目光、实用的品质不断提升产品的附加值。“一个常规的拉链头卖0.2元,我加入了先进技术与时尚元素,卖1.3元,依然断货。”何俊表示,无论市场环境如何变幻,“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商业铁律从未改变。 从“练摊”到“办厂”的华丽转变 高中毕业后的何俊,曾有着一份收入稳定的工作。但90年代“下海潮”袭来,他毅然选择了经商。当时,何俊的舅公在做拉链生意,一年能赚三五万元。这对于月薪一百多元的何俊来说,是不小的冲击,于是他辞掉了工作,跟着舅公做起了拉链生意。 1992年,他开始在篁园路拉链街“练摊”,主营码装拉链、拉链头以及小五金配件,由于价格实惠、产品新颖、服务周到,生意很是兴隆。 很快,一个商机就到来了。当时从港台地区传入的隐形拉链非常火,不少客户都来义乌这边找货。为了摸清货源,何俊走出义乌,来到上海某拉链工厂,但被拒之门外。何俊没有放弃,在厂区外连续蹲守数日,最终坚持迎来了回报。“蹲守3天,正好有人来拉货,我迅速上前询问货源信息,但那人依然三缄其口,正要无功而返时,就瞥见外包装上赫然写着‘成都—上海’的物流信息,就打定主意去成都寻货。”何俊说,在辗转几天后,他在成都找到这批拉链的生产商,但由于配额和产能限制,给不出一条拉链。不过,工厂负责人看到他一路寻货的耐心与坚持颇为感动,最后告诉了他独家代理商的地址。随后,他又马不停蹄地找到这家代理商,何俊的真诚和价格优势打动了对方,终于争取到日均一万条隐形拉链的供应。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也是留给坚持不懈的人。由于率先填补了义乌市场上隐形拉链的空白,何俊赚到了第一桶金。 然而,随着市场进入者增多,竞争也逐渐加剧,何俊不得不思考接下来的发展道路,是继续大而全的拉链全品类扩张,还是收缩产品线,专注一个优势品类?“在大市场中选择小细分,义乌人不贪做大,而是要做久做精,相信小生意也能做出大市场。”1995年,何俊下定决心,砍掉大部分拉链业务,专做拉链配套的一小块市场——拉链头。有了清晰的定位,便有了更大的目标和动力。何俊开始代理广东一家拉链头品牌,在义乌做起了拉链头专营业务,而立之年的他渐渐在义乌拉链圈闯出了一片天地。尽管代理销售的模式有钱赚,但总归受制于人,对产品供应和品质把控无法保证,思来想去,何俊还是决定自己干。1999年,他深入广东、台湾拉链头生产企业学习拉链头制造技术,并引进15台压铸机和数十台组合装配机,办起了拉链头加工厂,自此义乌市何泰金属压铸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何泰”)正式成立,并启用LCH品牌。短短几年,何俊就完成了从“练摊”到“办厂”的华丽转变。 何俊白天跑市场,晚上搞研发,几乎把全部精力都扑在拉链头事业上。在他日复一日勤勉地浇灌下,“何泰”快速成长,企业实力与日俱增。昔日的发展模式,已难以承载何俊对于企业发展的更高追求,随着中国拉链市场的迅猛增长,他成功捕捉到企业转型的有利契机——2002年,他投资2000多万元,在北苑工业区建起了一座占地10余亩的生产厂房。10年后的2013年,公司继续扩大产能,再次斥资5000多万元,在义亭镇姑塘工业区建起一座占地面积15多亩的现代化的生产厂房,顺利实现了向现代高标准制造企业的转变。最近几年,何俊还在不断加大投资更新设备、翻新厂房,企业面貌历久弥新、日显活力。现在“何泰”公司已经成长为年产拉链头2000多吨,年营收近亿元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产品热销海内外,成为义乌拉链行业领军企业之一。 从灵光乍现到“发明大王” “拉链行业始终是传统制造业,技术门槛并不高,企业需要不断开发新产品才能跟上流行趋势。”何俊告诉记者,一次赴上海参展的经历彻底改变了他对企业发展和行业前景的认知。 彼时,有一款拉链头,虽然国内工厂有制作类似“平”替产品的能力,质量完全不输某个国际大牌,但因为国外品牌申请了专利,垄断了核心技术,导致国内生产类似产品连上架的机会都没有。这让何俊深刻意识到知识产权的重要性,更清晰地认识到什么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他暗暗下定决心:“无论如何也要突破这些技术壁垒。” “当时,我也不知道要花多少钱、多少时间,甚至不知道能不能突破产品壁垒。”但是,何俊却以进克难,坚持扩大技术投入,加强校企合作,与浙江大学、上海大学建立全方位产学研合作,引入专业技术人员为企业创新项目全程辅导,提升技术人员水平。自此,“何泰”的技术研发步入专业化、常态化阶段,企业研发团队也从游击队向正规军转变,公司发展进入高质量转型通道。 2014年,“一种可拆装式拉链头”发明专利获得通过,具有独家技术专利的国产火车头拉链头横空出世,该拉链头可以实现拉片自由更换、轻松组合,这项创新产品不仅细化了拉链头产品的种类,更在业内引发不小的震动。凭借这项独家单品,“何泰”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拉链头企业跃升为行业明星企业,备受瞩目。这款4年磨一剑的拉链头,彻底奠定了“何泰”在拉链细分领域的领先基础。与此同时,“何泰”还自主研发“压铸后带边角颗粒状压铸件压铸全自动生产线”并荣获国家发明专利,这项创新让整个中国拉链头生产线实现半自动向全自动的整体跃迁,为推进中国拉链行业现代化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谈及攻坚的过程,并非科班技术出身的何俊,只是用“试了用、用了试”来简单概括。除了众所周知的坚持之外,他还与记者分享了一个关键词——灵感。 “这个词很玄乎,但不得不承认,除了资金、人才、精力等看得见的投入之外,大胆地想象也很重要。”说着,何俊领着记者展示了他的另一项发明——一台拉链头自动分拣机。该机器的原理类似于混凝土搅拌机,利用离心力将不同重量的物品进行分离。 “之前,我们也有拉链头的分拣设备,但需要人工作业、效率不高。后来,我扩建厂区时看到混凝土搅拌机,仔细观察了其运行原理,灵感就这么来了。”何俊买来混凝土搅拌机,花了两个月时间进行了技改,拉链头自动分拣机就此研发成功。据悉,新型分拣设备不仅省去了大量人力,还使得分拣效率提升了50%以上。 这些年,何俊累计申请了30多项实用新型专利,并成为中国拉链头行业标准的起草者之一。“敢于创新,一直是我们义商的宝贵品质,这更是我们面对变局、挑战的底气和信心所在。”何俊自豪地说。 小小拉链头成了行业“火车头” 共赢的前提是他赢,这是义乌商人最朴素的生意观。“义乌人赚的是分毫之利,一个拉链头才几毛钱,利润只有几分钱,可以说扔到地上都没人捡。苦一苦自己,让客户多赚一点才有更多的合作机会。”作为土生土长的义乌人,何俊的生意经没有什么独家秘籍,更多的是脚踏实地和朴素的义利观。整个拉链行业亦是如此。 2005年,“中国拉链产业基地”的殊荣落户义乌,拉链行业也因此成为义乌八大支柱产业之一。随着拉链的应用场景不断丰富,义乌拉链行业的发展势头越发强劲。截至目前,义乌国际商贸城三区市场拥有拉链行业商户1100余家,全市范围内有拉链及辅料配套企业150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00余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余家。 身为义乌市拉链行业协会会长,何俊长期致力于推动义乌拉链行业爬坡过坎,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并努力做强做大产业集群。“我们不仅要助推行业创新破难,减少重复投资,更要做活市场,畅通贸易通道。”何俊告诉记者,他与协会成员几乎踏遍了五大洲,并与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往来。2023年,义乌拉链出口量占全国总量的48%,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最大的拉链生产基地和拉链销售市场之一。 然而,义乌拉链行业也面临着共性的问题——年轻人不愿进厂,现有从业人员的年龄又普遍较大,如何俊自家公司员工的平均年龄就在45岁左右。为破解这一困境,工厂流水线的数字化改革势在必行。在何俊的推动下,义乌拉链行业率先加入义乌首批工业智能制造数字化转型的升级试点。 如今,一个个数字车间正应运而生,数字赋能与企业经济双效融合的成果也在逐步显现。在“何泰”公司的门口,一条新的道路即将贯通,也预示着这辆焕新的“列车”,驶入全新的发展通道,向着更好的未来,一往无前,一望无垠! |
GMT+8, 2024-12-9 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