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人大代表,我深知责任重大”。自2020年当选为市人大代表以来,陈智雅时刻关注着养老行业难点、痛点问题,牵头编写的《养老机构失智症康复护理规范》和《康养联合体服务规范》先后发布,均为该领域全省首个地方标准;先后提交12件代表议案建议,为推动我市养老行业高质量发展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多渠道持续为养老护理员发声 出生于1989年的陈智雅,是北京大学神经科学博士。2019年以来,有着丰富临床康复经验的她,被任命为上溪镇养老服务中心和义乌市博雅康复医院的主要负责人。 与其他养老院不同,上溪镇养老服务中心入住的大多数是失能失智的老人。入职后,陈智雅勇挑重担,打造了义乌首个功能区齐全的认知症照护专区。为了有效提升养老服务中心的照护服务水平,她又率先将目光聚焦到了养老护理员的身上。 “可不要小看养老护理员,她们的职责除了日常照护、养生康复外,还要保障老人的心理健康、精神愉悦,甚至要在特殊的人生阶段,帮助老人维系体面和尊严。”通过多次调研走访,她发现义乌养老行业在岗的护理员以40岁至60岁的女性为主,学历普遍偏低,专业能力欠缺。而在上溪镇养老服务中心,40多名养老护理员中,一半以上来自山区,一部分人只有小学文化。为了切实提高护理员的综合素质,他们一方面开展日常岗位培训,另一方面积极推行“星级养老护理员”制度。目前,该养老服务中心的养老护理员持证率超过80%,远超我市其他养老机构。陈智雅将自己走访调研结论和探索实践的经验进行总结,以提出人大建议的形式推动养老事业的高质量发展。经过各方努力,今年5月,我市发布了《养老护理员特殊岗位津贴补助办法》,按5个等级津贴标准发放特殊岗位补助。截至目前,已吸引100余名35岁以下的养老服务人才进入养老“朝阳行业”。 致力增进公众对失智症的了解 到目前为止,上溪镇养老服务中心收住过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已有上千人。在日常工作中,陈智雅越来越意识到:若能在老年人出现轻度认知功能下降的阶段及早识别并进行有效干预,就可以减少和延缓重度失智发生,也能够降低护理的负担。 说干就干。2023年3月以来,在市民政局、市慈善总会的支持下,陈智雅带领团队进入我市各村(社)积极开展科普宣传和认知水平筛查工作,重点面向60岁以上老年人及其家庭照料者开展延缓失能失智理念知识、技能方法宣传。截至目前,已累计完成认知水平精准筛查3281人,并为5000余人次老年人提供了科普服务。 今年5月中旬,陈智雅进行了一次新尝试——邀请杭州一个团队拍摄了阿尔茨海默病科普微电影《雪绒花》,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增进中青年人群对阿尔茨海默病的了解,让患病老人的晚年生活更有质量和尊严。她说,科普微电影反响良好,网上点击量、转载量都不错。再也不用一个文化礼堂接着一个文化礼堂去给公众讲PPT了…… 积极探寻“老有所享”新路径 在日常调研活动中,陈智雅还发现,我市各大养老机构都按要求设立了“幸福忆家”认知症专区,并配有床位和护理员。但在实际运营过程中,却存在着护理员专业素养有待提升、专区床位大多空置等问题。为此,她提交了《提升老年人认知障碍疾病服务能力》的建议,建议发挥养老协会的作用,引入专业团队,通过论坛活动、岗位培训等形式,充分发挥认知症专区的作用,预防和减少老年人认知障碍的发生,增强老年人的健康获得感。 此外,陈智雅还注意到,由于评估困难等一系列的因素,在长期护理保险体系中,没有将失智症纳入。于是,她多方奔走,反复沟通争取,于十六届人大第三次会议期间提出了《优化长护保障体系的有关建议》。在各部门的协同努力下,今年2月,失智症正式纳入了长护保障,长护基金每月最高可支付3000元护理费。 陈智雅说,自己将继续依法履职尽责,不负人大代表光荣使命,尽己所能强化社会公众认知,提升机构照护人员和家庭照料者技能,有效控制和减少失能失智的发生与发展,降低社会和家庭照护负担,探寻“老有所享”新路径。 |
GMT+8, 2025-3-28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