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进在画里南江精品线,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着白鹭及鸳鸯等珍稀鸟类在此安家、觅食、嬉戏。 近年来,我市积极落实“林长制”,多举措落实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开展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活动,引导当地居民增强野生动物保护意识,做到自觉爱鸟护鸟,持续改善野生鸟类生存环境,常驻鸟类数量逐年增加。 “林长制”领航 夯实保护根基 今年4月,我市发布2024年第1号总林长令,要求切实做好当前林业资源保护发展等重点工作。 根据要求,各级林长要压紧压实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责任,常态化开展“清网清套清夹”,及时清除非法猎捕工具。各成员单位要协同配合,依法严厉打击非法猎捕、出售、购买、利用、运输、携带、寄递鸟类等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等违法犯罪活动,全面加强鸟类等野生动物及栖息地保护,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今年以来,我市深度挖掘“林长制”效能,将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精准嵌入“林长制”考核框架,通过严谨缜密的制度设计,保障该项工作稳定、规范开展。发布的总林长令明晰了各阶段、各层面保护任务与目标,构建起全域、全流程、全员参与的立体式保护格局。近期,市林长办依据过往实践反馈,再度优化考核细则,着重考量基层林长和护林员在野生动物栖息地日常巡护频次、生态破坏及非法猎捕隐患排查时效、民众保护宣传引导成效等核心指标,借助信息化平台实现动态监管、量化评估,确保责任压实到“神经末梢”。 依托“林长制”的部门协作体系,林业部门发挥牵头作用,携手公安、市场监管、农业农村局、行政执法局等职能部门,聚力开展“2024清风行动”“之江利剑”等专项执法打击行动。截至目前,累计开展联合执法行动26次,成功查获案件线索16起,有力遏制各类违法行为。近期,各部门信息共享机制实现再升级,依托大数据分析、群众举报线索快速流转等方式,对城乡结合部、偏远山林等非法捕猎、交易高发地带实施精准布控。10月中旬,相关部门接获线索后迅速响应,联合执法放生非法饲养画眉鸟,截断非法交易链条,彰显执法震慑力。 多举措并行 强化监管质效 野生动物疫病测报、非法狩猎巡查、违禁狩猎陷阱排查、野生动物栖息地观测、非法捕猎工具收缴、可疑人员活动监控、巡逻车流动宣传野生动物保护法律法规……这些都是每一位基层生态护林员和野生动物保护队员巡查时需要完成的工作事项。 11月7日晚,义乌市野生动物保护队依据前期对廿三里卫星水库与苏溪交界处山区详尽勘查成果,深入野生动物核心栖息地,涵盖主要分布区、迁徙停歇地、集群活动区及通行廊道,展开拉网式清查。精准查获准备布设的全新野猪夹5个、野兔夹15个、鹿夹25个以及弹簧索套1套,及时消除潜在捕猎风险。 “对于发现的异常情况,护林员会及时向主管部门上报,相关部门会第一时间给予处理。”市资规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以“林长制”工作为抓手,压实各级林长职责,将自然保护地建设、野生动植物保护等内容纳入“林长制”工作考核,进一步筑牢基层野生动物保护防线。 依托野生动物资源保护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我市针对菜市场、花鸟市场、农贸市场等重点场所常态化开展联合检查,依托“双随机”抽检与专项整治,规范野生动物人工繁育、经营利用活动,严守市场秩序。近期,相关执法部门在交易旺季加密检查频次,并为商户提供野生动物保护法规、政策解读与实操指导,明晰合法经营边界,从源头防控违规交易滋生。 聚焦“世界野生动植物日”“爱鸟周”等关键节点,我市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累计发放宣传册2000份、陈设展板120块、出动宣传车120余次,公众生态保护意识稳步提升。同时,组织野生动物义务保护队开展为期60天的巡山护林,收缴非法捕猎工具套子夹子166套、鸟网与蛇网160余张、钢珠枪1支、弹弓2把,进一步守护野生动物生存家园。 此外,我市构建的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网络及配套应急机制高效运转,监测站扎根佛堂南江湿地,对候鸟栖息地、野生动物聚集区等重点地段开展全天候巡查监控。截至目前,已监测到鸟类20种,未出现异常死亡现象,有力维护生态与公共卫生安全。 |
GMT+8, 2025-1-24 2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