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12时,永康市千喜救援队的紧急求助电话响起:当地石城山一处险峻山脊线附近,一名50多岁的驴友在探险途中不慎摔倒,额头撞破出血,情况危急。 原来,该驴友与20余名同伴前往石城山探险,意外发生后,同伴迅速报警,一场与时间赛跑的山地救援随即展开。 “收到救援信息时,我正在吃中饭。”永康市千喜救援队队长舒勇亮说,他家距离石城山10分钟车程,他当即放下碗筷,驱车赶往事发地。 抵达现场时,眼前的景象让舒勇亮心头一紧:伤者额头裹着的纱布已被鲜血浸透,脸色苍白如纸,嘴唇呈现青紫色。尽管同伴已将五六件衣物盖在他身上,伤者仍瑟瑟发抖。“神志清楚,但头晕、右脚疼。”简短交谈后,舒勇亮快速判断伤者暂无四肢骨折,但头部持续出血、失温症状明显,脑部伤势不容乐观。他立刻在救援群中发布相关情况,明确后续增援需携带担架、绳索、止血药等装备。 “头部包扎不够规范,保温措施也需加强。”舒勇亮当即重新整理伤者头部的纱布,随后取出伤者同伴急救包中的保温毯为伤者裹好,又收集了4件雨衣铺垫在伤者身下强化保温效果。“喝点水,吃点东西补充体力,别担心,我们会安全把你送下山。”在舒勇亮的吩咐下,同伴一边给伤者喂食补水,一边轻声安抚。 待其他的增援队员携带装备赶到后,救援团队立刻启动转运工作。“下山开始的200多米最危险,最窄处仅有约50厘米宽,脚下便是悬崖峭壁。”舒勇亮说。 令人动容的是,沿途游客纷纷给救援队伍让路,两名路过的登山爱好者主动加入,在安全区域替换下疲惫的救援队队员。伤者被安全送达山脚后,救护车在等候,所有参与救援的人都松了一口气。 此次救援历时3小时,15名千喜救援队队员及部分伤者同伴、热心路人共同完成了这场“生命接力”。 据舒勇亮介绍,他加入救援队已有10年,近几年石城山每年都会有5至10起的登山受伤救援。“秋冬季登山,装备和经验缺一不可。”他提醒户外爱好者,登山前务必备好防滑户外鞋,搭配并科学使用登山杖。秋冬季需携带加厚外套、保温毯;带好急救物资,急救包内需含止血纱布、碘伏、弹性绷带、创可贴,出发前务必学习基础包扎技巧;携带雨衣,既能防雨,也能铺垫隔寒;手机需充满电,携带大容量充电宝;出发时,优先选择标记清晰、人流量较大的成熟路线。他说,即使资深驴友,也需敬畏陌生路线,切勿“慕名”涉足未开发的山脊线、野路,登山时不做超出能力范围的攀爬、跳跃动作。遇意外及时求助专业救援力量,切勿盲目处置。 |
GMT+8, 2025-11-20 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