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网

 找回密码
 注册
义乌网 首页 网络新闻 查看内容

金华团队何以夺得世校赛冠军

2025-11-20 08:48

摘要: “小汤医生,恭喜你拿到世界冠军!”昨日上午,武义县桐琴镇东干中心卫生院的病房里,不少病人纷纷向汤学政医生道贺。 不久前,在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简称世校赛)冠军总决赛现场,当主持人宣布冠军是金华职业技 ...

“小汤医生,恭喜你拿到世界冠军!”昨日上午,武义县桐琴镇东干中心卫生院的病房里,不少病人纷纷向汤学政医生道贺。

不久前,在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简称世校赛)冠军总决赛现场,当主持人宣布冠军是金华职业技术大学“家门口的守护:糖尿病并发症的社区精准防治”项目时,三位身着白大褂的00后年轻人——汤学政、施怡吉、徐佳淇紧紧相拥。

世校赛是中国教育部等33家部委和行业组织联合举办的公益性、国际性综合技能竞赛活动。本届大赛吸引了来自76个国家的8956支队伍、3.3万余名选手报名参赛,规模再创新高,国际参与度和覆盖面显著扩大。

金华团队何以从数千支队伍中脱颖而出,站上世界之巅?答案,要从一场与死神的赛跑说起。

临床痛点在哪

创新点就在哪

11月17日上午,金华职业技术大学校园内掌声如潮、鲜花簇拥。刚刚载誉归来的汤学政、施怡吉、徐佳淇站在欢迎仪式的聚光灯下,脸上没有沉醉,只有属于医者的沉着与坚定。

就在众人为他们喝彩时,汤学政的思绪,却回到了那段深刻影响他职业生涯的在基层卫生院实习的日子。

那天,一名老人被家属搀扶着走进诊室。他意识模糊,呼吸急促,皮肤干燥,呈现典型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症状。彼时的汤学政虽刚实习不久,却毫不慌乱。他以大学里反复演练的“CRASH PLAN”系统查体法作为依托,在一旁协助老师进行体检操作,动作有条不紊。

血糖仪显示“HIGH”,数值爆表。汤学政检查患者足部时,一个溃烂的伤口赫然入目。“立即建立静脉通路,准备胰岛素泵入。”汤学政和卫生院值班医生在等待120转诊的20分钟里争分夺秒,为老人稳定病情,争取了抢救的黄金时间。

那惊心动魄的20分钟,不仅是一次成功的急救,更是一粒种子,在他心中悄然生根。“糖尿病引发的并发症在基层卫生院很常见,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低血糖等如不及时处置,随时可能危及生命。”汤学政在实习过程中发现,糖尿病并发症难以得到精准防治已经成为基层医疗痛点。

在今年一次校园分享会上,汤学政讲起这段经历。“基层需要什么,我们就钻研什么;临床痛点在哪儿,创新就指向哪儿。”他的话,打动了两位学妹——临床医学专业的徐佳淇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施怡吉。

彼时,金华职业技术大学医学院正组建团队参加世校赛,即将毕业前往武义县桐琴镇东干中心卫生院工作的汤学政以“家门口的守护:糖尿病并发症的社区精准防治”项目参与选拔,徐佳淇和施怡吉不约而同地找到了他。

“学长,我应该怎样改变这种现状?”

“我们可以开发一个智能系统,让检验数据直接指导临床救治。”

三双手紧紧握在一起,一个攻坚团队就此诞生。

“基层医疗的‘最后一公里’,藏着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急难愁盼。我们既想在竞赛中拼出佳绩,更想通过竞赛让技能为基层病患所用。”汤学政的话,道出团队最朴素的初心。

从实训室到患者身边

在真实场景中找方案

确定比赛选题后,团队在金华职业技术大学附属医院(海棠医院)搭建仿真实训室,自此开启了“不灭灯火”模式。这里成了汤学政、徐佳淇、施怡吉3人攻坚克难的“第二个家”。

凌晨的实训室,是一个将时间切割为毫秒的战场。汤学政手中的简易呼吸器每一次按压,都在追寻力度与节奏的绝对精准;施怡吉紧盯着屏幕,为优化一个参数,不惜将代码推倒重来;徐佳淇在模拟诊室里反复打磨气管插管与心脏复律的技艺,每天10小时的高强度训练,让她手上的茧痕成为另一种“年轮”。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这句话是团队的座右铭,也刻进了每一个操作细节。团队的日程表排得满满的:6时理论攻坚,8时模拟实训,下午深入社区实践,晚上开展跨学科研讨,深夜复盘当日得失。

团队还打破临床医学与医学检验技术的专业壁垒,组建跨学科团队实现优势互补,让技术更贴合临床实际。“我们依托学校附属医院(海棠医院)真实诊疗环境,开展全真模拟训练,比如心电图仪操作、气管插管、体外心脏电复律等,将可能遇到的突发状况一一还原。”施怡吉说。

实训室之外,团队还在基层收集最真实的诉求。

今年6月,团队带着初步成果走进婺城区西关街道山嘴头社区义诊。现场,一个看似寻常的细节激发了他们的创新火花。徐佳淇在为老人做心电图时,传统导联线反复缠绕,整理线缆耗费大量本可用于沟通与诊断的宝贵时间。“这就是基层真实的痛点。”当晚,团队通宵讨论,研发智能机械臂的想法应运而生。

团队将智慧医疗系统与智能设备创新整合,为破解老年糖尿病并发症救治难题提供了全新方案。他们找到金华职业技术大学智能制造学院专业教师李鑫东,请他帮忙研发智能机械臂。

3个月后,第一代心电图仪智能机械臂问世。这个看似简单的装置,跟人工操作比时间压缩了1分08秒,不仅解决了线束缠绕、吸球脱落等操作难题,更能调节导联间距,贴心适配不同体型患者的需求。徐佳淇说:“所有创新,都是在一次次与社区防治和宣教的面对面中,被真实需求召唤出来的。”

在备赛期间,团队累计开展社区服务86次,服务居民超2000人次,收集有效反馈387条。每一条建议,都成为照亮创新前路的一盏灯。指导老师孔慧梅总能看到他们在反复打磨每一个细节:“他们不是在备赛,而是在用工匠精神,锤炼未来能在基层救命的真技术。”

百名专家给出高分

竞赛成果正在落地

冠军总决赛现场,气氛紧张得能听见针落的声音。团队面临终极挑战:在10分钟内,完成一例模拟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心脏病患者的抢救。

“‘患者’意识丧失,血氧饱和度持续下降。”模拟人发出警报。汤学政主导的抢救组迅速启动CRASH PLAN评估,并精准完成气管插管,徐佳淇的智慧系统实时记录着每一项生命体征数据,施怡吉的床旁检验为诊断提供了关键指标。基于这些数据,团队立即启动标准化救治流程:液体复苏、胰岛素泵入、电解质纠正……每一个环节都精确无误。

最精彩的时刻出现在第6分钟。智慧医疗系统发出预警:“‘患者’可能出现恶性心律失常。”抢救过程中,团队与金职大信息工程学院合作的智能医疗辅助系统实时语音记录操作步骤,自动生成急诊病例,避免了传统抢救后6小时补写文书的记忆偏差。最终,“患者”生命体征在8分钟内趋于平稳,成功转运上级医院。

现场100名专家的评分显示,他们在技能水平、职业素养、应用价值、团队合作、创新创意等方面都拿到了高分。“大赛题目紧扣一线实际问题,选手们面对的是真实问题、真实技术。”冠军总决赛点评专家如是说。大赛评委、大国工匠李晓宝评价:“这群年轻人用技术创新诠释了新时代的医者仁心,用精益求精践行了工匠精神。”

载誉归来,团队成员第一时间归位。汤学政回到东干中心卫生院,他说:“冠军光环会褪色,但基层群众的需求永远在那里。”即将毕业的徐佳淇和施怡吉回到实习岗位,继续关注基层糖尿病并发症的早期筛查。

这支冠军团队的成长历程生动展现了金华职业技术大学医学教育“产教融合、医教协同”育人模式的显著成效。如今,金职大正积极推进心电图仪智能机械臂、智能医疗辅助系统等项目成果在该校附属医院(海棠医院)和部分社区卫生院试点应用,让创新成果真正惠及基层群众。

金职大医学院院长、附属医院(海棠医院)党委书记楼宏强介绍,从基层诊室到世界赛场,从课堂理论到临床实践,未来金职大将继续深化产教融合,推动更多教学成果落地转化,为社会输送更多高素质技能人才。

汤学政在采访时说:“医学的价值,从不以执业地区的繁华程度、所在医院的等级规模来衡量,能够为患者解决实际问题,就是一名好医生最好的证明。”冠军对他们而言不是终点,而是医者仁心从信念变为现实的新起点。

一位母亲用十余年“烘焙”创业诗篇  一盏灯传三代 接力跑出“光”速度  浙江U18男排全运会夺金 义乌运动员陈奕帆发挥出色  “一块红糖”的前世今生  ——从传统手艺到文化振兴  “精致省”催生消费新动能  这届年轻人 要“省钱”也要“生活”  

义乌网

GMT+8, 2025-11-20 12:3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