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弱的6岁男孩 可可是个6 岁男孩。但是,在爸爸刘尚眼里,儿子太娇气,不像个男孩子样。不久前的一次聚会,别的孩子都在一起玩,但可可却依偎在爸爸妈妈身边。在刘尚的劝说下,可可好容易才加入小朋友当中,但是不到3 分钟,便听见可可“哇”地一声哭了, 边哭还边喊着:“妈妈抱,妈妈抱!”原来,就是因为一个小女孩推了他一把。妻子雅美冲上前去抱起了儿子。一顿饭吃下来,可可都没有离开妈妈的怀抱,吃东西还让妈妈喂。刘尚觉得特别没面子,这哪里像一个6 岁的男孩子呀!人家那些2、3 岁的孩子也没这么娇气。回到家,刘尚和妻子为这事吵了起来,刘尚怪妻子太娇惯儿子,妻子则觉得委屈。就这样,第二天,一家三口走进了心理咨询室。 此时的刘尚,情绪平复了许多,他向妻子道了歉,说来咨询主要是为了把孩子教育好,所以,希望两人都能尽量客观地看待事情。妻子表示愿意配合。夫妻俩的态度,无疑给咨询开了个好头。在孩子回避的情况下,刘尚列举了儿子的“娇气”行为。 “这毕竟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需要勇气和胆量,这一点对男孩子来讲更加重要,所以,那天看了儿子的表现,我禁不住向妻子发了脾气,我的情绪是太激动了,也做得不对,不过,儿子这么娇气,真挺让我担心的。 “比如说,别人家这么大的孩子,去了幼儿园,鞋带都会自己系了,可我儿子不会,幼儿园老师劝说我带着孩子去测测智商,测试结果很正常,老师说:'那只能说你家孩子锻炼太少!' “再比如,带着孩子到野外玩,连小女孩都敢抓蝴蝶,抓甲壳虫,可我儿子却不敢 这怎么也有点说不过去了吧!” 我表示理解刘尚的心情。刘尚转向妻子说:“咱们都说说,都是为了儿子好嘛!” 坐在刘尚边上的雅美开口了“:昨天我老公生气,说是我惯坏了儿子,我挺委屈的。但后来想想,真是觉得自己挺失败的。我俩结婚的时候,他父母身体就不好了,而我是单亲家庭,家里的大人也指不上。所以,我儿子出生后,就一直由我亲自带,为此,我连工作也辞了,家里所有的收入都靠老公一个人,辛苦是自不必说的。本来,人家还说由妈妈亲自带的孩子会聪明、独立、适应力强,可我儿子,却反过来了,我觉得我没做一个好妈妈。”说着,雅美眼圈泛红了。接下来,我根据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场景,编了几个题目,试图了解平时雅美对儿子的教养方式。 “孩子哭了,你会怎么办?” “孩子摔倒了,你会怎么办?” “孩子鞋带开了,你会怎么办?” “孩子不好好吃饭,你会怎么办?” 而雅美给出的方式,清一色全是包办代替。孩子哭了,抱起来;孩子摔倒了也是抱起来;孩子鞋带开了,帮孩子系上;孩子不好好吃饭,喂孩子。 我又让雅美用一种关系来形容她与儿子的关系。雅美想了想说道:“像是老母鸡和小鸡的关系吧,我总想张开翅膀,把儿子护在身下。” 通过这两道题目的测试,已经不难看出,雅美在养育儿子的过程中,喜欢包办代替,而包办代替的背后,是太想保护儿子。 听我讲完后,雅美不停地点头。说道“:是这样的。我也觉得我保护得有些过头了,但是,这个世界这么不安全,我真的害怕儿子有个闪失什么的,那我真的没法活了!” 我告诉雅美,虽然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母亲的保护非常重要,但是,如果保护过了头,则会剥夺孩子成长和锻炼的机会,进而影响孩子身心发展和对环境的适应。因此,我建议,雅美能够教给孩子一些方法,而不是孩子一遇到困难,妈妈就去插手包办。 |
GMT+8, 2025-7-6 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