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试点获批,他动了创业念头 30岁出头的鲍继东,先前是义乌一家货代公司的一名职员。虽然只是个打工的,但鲍继东并不是那种只会闷头做事的人。早年他一直想开发一个义乌外贸商家的电商平台,但当时因为市场还不成熟而放弃了。 “货代的工作其实很繁杂,首先要主动去寻找洽谈外贸公司的业务,然后时刻联系运输车队、货源仓储、报关审批等多个环节。”鲍继东每天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盯紧手机,不论吃饭,还是休息时间,只要电话一响十有八九是哪个环节有了状况。 “在别人的货代公司做了好些年,整个套路已经很熟悉了,后来也考虑过自己创业,但一直没找到好机会。”两三年前,鲍继东也算有过尝试的举动。他老婆曾做过生意,但只做了一年,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就放弃了。 手头上有客户资源,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何不干货代这个老本行呢?很多身边的朋友这么劝鲍继东。但他也有自己的顾虑。如这两年外贸生意难做,义乌外贸整个产业链各环节都感受到了压力,货代也不例外,继续干外贸是否真有前景?再者,在义乌租办公场地、仓储中心,还有招员工,都面临着大量的成本支出。 鲍继东为此举棋不定。 去年3月,《浙江省义乌市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获得国务院批复。这是继国家设立9个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后,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又一个综合改革试点,也是全国首个由国务院批准的县级市综合改革试点。 “刚开始大家对这个综合改革试点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但这一年里,陆陆续续有动作出现,对我们做外贸的企业来说,都是利好消息。我创业的念头开始坚定起来,要不我也自己开家公司吧,政策总是会越来越好的。” 去年10月,作为综合改革试点中最重要的动作——义乌港一期正式投入使用,鲍继东终于行动了,注册了浙江驰纪国际货代公司。 “按照同地段的价格比,义乌港一期租金在当时是有点高的。”不过,鲍继东的眼光并没有放在这些上面,“我看好义乌港两个功能,一个是今后的查验通关服务,不用再像以前去海关等多个部门来回跑,所有流程可以在‘家门口’完成;第二是集群效应,大量的物流企业及外贸出口经营公司搬到这里,不仅有办公区,还有仓储区,日后这里肯定能火起来。” |
GMT+8, 2025-7-13 1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