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自古就是贯通南北东西的商脉要冲,南接闽粤、北通上海、东可越洋;千年穿越,传承商贸的义乌人民在浙中大地构建“小商品海洋”,疏通了“中国制造”流向世界各地的新商脉。
义乌市林业局置身这座国际化的商贸名城,自2008年起,围绕产业振兴抢抓机遇,在国家林业局、浙江省人民政府,浙江省林业厅和义乌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与支持下,履行“扩内需、拓市场、保增长”承诺,每年举办一届森林产品博览会,演绎了森林产品让生活更美好的精彩华章。 森博会三年迈出三大步,从省级上升到国家级,发展到国际展会,荣获新世纪十年中国品牌展会大奖,创造了“无中生有、无奇不有”的林业经济新奇迹。 “引领低碳经济,共享森林产品”。2010年,第三届中国义乌国际森林产品博览会创造了森博会的中国骄傲。来自日本、俄罗斯、韩国和全国各省(区、市)的1200家企业参展,成交金额28亿多元。参展企业创纪录,单日客流量4万人,日均成交7亿元。面对森博会的圆满成功,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签批:“要好好总结,不断提高举办水平。” 义乌市委书记黄志平说:“森博会面向全球,服务全国,以卓越的奉献,兑现了成功拉动林业经济的办展诺言,实现了集聚产品扩内需,好中求快拓市场,锻铸品牌保增长的森博目标。” 披阅风雨,卓然而立。2011年1月24日,为林业产业振兴发展勇挑重担的义乌市林业局向国家林业局林业产业协会递交申请,争取2011中国国际林业博览会落户义乌,与第四届森博会同步展开,期待在强强联手中共同打造林业会展的国际品牌,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中谱写一曲时代壮歌。 危急时刻 义乌凸显探索价值 勇于先试先行,是义乌林业工作者的创新品格。 早在新世纪之初,义乌林业便形成了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非公有制企业为主体的林业产业富民之路。王斌相框、年年红家具等一批森林产品加工企业,在国内林业产业界具有极高知名度,外贸出口业绩年年上升。 进入2008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浙江省及义乌市林业企业与国内众多林业企业受到冲击,销路不畅,出口增加却赢利减少。种种怪象引起了浙江省林业厅和义乌市委、市政府领导的深思,国际金融危机直逼国内,林业产业“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急需一个重量级的贸易助推器。 2008年初,浙江省林业厅、义乌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认为义乌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已经具备强大的国际贸易功能,是一个举办大型国际性林业会展的理想地。“全国大林业”加上“义乌大市场”,必将引发森林产品消费旋风,拉动林业产业的发展。他们变危机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提出了创办森博会的设想,于是,一场国际性的森林产品展览大戏拉开帷幕。 义乌市林业局局长王碧荣提出:“举办森博会,不论对确立义乌的会展中心地位,对推动我国林业产业发展,推动林业产业转型升级,还是提升林业工作的地位,都极具战略意义。” 经过各方艰苦努力,2008年首届义乌森博会便有450多家国内外企业参展,设立展位730个,产品1万多种。展会吸引来自63个国家和地区的专业观众8.2万人。首届展会就实现了总成交额10.95亿元,取得了多方共赢。 2009年,金融危机余波未尽,第二届义乌森博会参展企业和参展客商纷至沓来,有来自国内外近千家企业参展,共设国际标准展位1800个,展览面积4.5万平方米,吸引了来自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业观众10.5万人,实现成交额24.84亿元。 2010年举办的第三届义乌森博会,主展馆展览面积5万平方米,设国际标准展位2160个,吸引了来自国内20个省(区、市)及日本、俄罗斯、韩国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家企业参展。实现展览成交额28.21亿元,比上届增13.6%,其中外贸成交额14.89亿元,占总成交额的52.8%,比上届增66.5%。 连续3年,三届森博会在参展企业、展位数量、展览面积及效益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功,实现“三级跳”,创造了独特的“义乌森博会现象”。 优势互补 扩内需的有效媒介 义乌森博会创办3年来,已成为浙江省、义乌市与兄弟省市实现市场、资源优势互补,共同拓展内需市场的有效媒介。 浙江是林业产业大省、林业经济强省,义乌是我国最大的小商品出口基地和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浙江和义乌有好市场、好展会、好商机。而许多外省市森林资源丰富,林业产业发达,有好资源、好企业、好产品。加强浙江、义乌与外省市林业产业的交流与合作,可以实现强强联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2008年10月31日,首届森博会给广大参展企业带来了丰厚的回报,许多参展企业出乎意料地收获了大订单。不少采购商在展会参观后,立即到企业生产基地考察订货。义乌本土企业王斌相框董事长王斌怎么也没想到,他的商品在展会上大放异彩,在几天的参展中获得大量订单,不仅扩大了内需,而且福建、江西、湖北等省的一些地方承诺优厚条件,邀他联合发展。 森博会,为浙江、为义乌与各兄弟省市合作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平台。 兄弟省(区、市)借船出海,踊跃组团参加森博会。2008年,森博会举办伊始,就有黑龙江、四川、广东等8个省市派团参展。2009年,森博会升格为国家级展会后,参展省(区、市)迅速增加,达21个,展位数233个,占12.9%。第三届森博会,省外展位进一步增加,达282个。众多林业产业丰富的兄弟省市林业企业积极参展,为森博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义乌方面,则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积极寻求兄弟省(区、市)的合作,共同拓展市场。2010年7月,森博会组委会赴合肥、宣城举行浙皖林业产业发展座谈会和森博会专题推介,帮助安徽把优秀的藤编、柳编、森林食品等林产品,通过义乌的全球市场平台和客商资源,卖到世界各地。 参展森博会,最大的收获不仅仅是现场的交易,还有后续的效应。第三届森博会期间,浙江“年年红”实业有限公司,展会4天接国内外订单超过1000万元。许多参展商通过产品展示、形象宣传、商业信息交流,获得了大量的市场信息、商业信息,为企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重要保障。 三届森博会累计实现成交额64亿元。森博会已成为一个专业采购与市民采购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的经贸性展会,成为国内商业机会最多的林业展会。 国际平台 打造林业产业盛宴 义乌市在应对金融危机影响林业产业的挑战中举办森博会,倾力打造国际平台,已成为我国对外开放、产业崛起新的增长点。 第三届森博会国际影响力的表现突出明显。境外参展企业众多,参展积极性高涨。日本、俄罗斯、韩国、泰国、尼泊尔、坦桑尼亚、莫桑比克等30多个国家和台湾地区的250家企业参展,占全部参展企业的21%,比第二届增加70%,展位数达473个,占全部展位的22%,比第二届增90%。仅泰国就有13家企业报名参展,展位数达16个,是国外最大的展团;境外采购商众多。共有来自100多个国家(地区)的6326名境外客商到森博会参观、采购,比第二届增加22.6%。国外官员众多,尼日利亚、埃塞俄比亚、莫桑比克、马达加斯加、坦桑尼亚等20多个国家驻华使领馆官员出席森博会开幕式及相关活动;外贸交易比例大幅提升。第三届外贸成交额14.89亿元,占总成交额的52.8%,比上届增66.5%。 每一届森博会,大量具有国际贸易通道、国际贸易资源的境内外采购商来到展会寻找商机,寻求合作。参展企业通过与采购商大量接触、洽谈,不仅把自己的产品销到国外去,而且与境外企业、商人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从而有效地加快林业产业国际化进程。森博会的外贸成交额节节攀升,3届森博会,外贸成交额28.96亿元,占总成交额的45.3%,其中第三届森博会外贸成交额达14.89亿元,占总成交额的52.8%。 义乌森博会成为众多实力型企业迈向国际市场的绿色通道。浙江森帅竹业有限公司通过森博会这一平台,与外商签订的订单总贸易额达5000万元以上,其中与香港三永礼品国际有限公司的订单达3000多万元,几年来,双方形成了稳固的合作关系。第三届森博会,德清的“升华云峰”展会第一天就开门红,获俄罗斯采购商160万元的订单。 两岸携手 担当和平合作新使命 义乌森博会关注两岸合作,已成为两岸携手的纽带。 2009年,义乌森博会第一次专题设立台湾馆。尽管这还只是主展馆中的一艘“小舢板”,但浓郁的宝岛风情和精美的台湾农林特产,却给客商特别是国内的林业企业家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台湾森林产品的技术与制造在世界上处于领先水平。为使森博会更好地适应两岸农林产品大交流、大合作需要,浙江省政府、省林业厅、省台办把台湾农林精品展当作第三届森博会两岸交流的重要活动予以高度关注。2010年春天,省林业厅厅长楼国华、义乌市委副书记陈秀仙率团赴台湾推介森博会,期间召开了10多场专题推介座谈会。 去年6月,浙江省省长吕祖善访问台湾时,义乌森博会组委会与南投县农会签订了《南投县森林产品赴义乌森博会展示展销合作协议》。台湾农林企业参展积极性非常高,有近200家企业参展,展位数达400个,占总展位数的18.6%,参展企业和展位数量都比上届翻了一番,台湾展团成为第三届森博会的最大展团,变成了国际区域中的“大舰艇”。参展产品有台湾特色水果系列、金门高粱酒系列、南投八茶区的高山茶、冻顶乌龙茶系列,日月潭香菇以及凤梨酥、水果蜜饯、水果酵素、有机米、蜂蜜、桧木工艺品等琳琅满目的岛内深加工农林产品,他们的参展产品在功能开发、文化创意、包装展示上都做得精细独特。 第三届森博会举办了台湾馆日、台湾参展商座谈会等一系列与台湾农林精品展相关的主题活动,进一步加深了两岸交流活动。台湾新党主席郁慕明,台湾“两岸发展研究基金会”董事长丁守中等台湾知名人士出席森博会开幕式及相关活动,对台湾农林产品集体大亮相起到了积极的助推作用,吸引了大批的采购商,交易十分火爆,实现成交额2亿元。 转型升级 助推林业创新发展 义乌作为一个县级市,勇于承办国家级森林产品博览会,而且每年一届,这在全国独一无二。 森博会组织者告诉我们,支撑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义乌速度”的,不仅仅是义乌一座城市,而是全国各地林业主管部门的共同杰作,谋求创新发展,成为林业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推进器。 森博会注重引导技术交流与合作,有效地增强了林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3届森博会共举办新产品、新技术、新设备推介活动46场,签约项目46个,签约额达 15.32亿元,其中一大部分是技术合作项目。森博会引领了林业技术发展的新方向。 森博会注重引导品牌形象塑造,有效地提升了林产品价值、品位。组委会积极开展森博会名优产品评选活动,积极引导、鼓励企业利用展会平台宣传品牌。3届森博会累计评出获奖产品1065个,其中金奖产品542个,优质产品523个。省林业厅还开展了浙江名牌林产品的评选活动,2008年、2010年共命名浙江名牌林产品42个。 森博会注重引导林业产品向高层次发展,有效地推动了林业产业由价值链低端向价值链高端的转变。国家林业局在2009年义乌森博会上特设了新中国成立60年的首届中国木(竹)雕展,展示了提升产品附加值的发展方向。中国木(竹)雕展参展企业108家,设展位224个,汇集了浙江、福建、江苏、湖北、江西、云南、安徽等省市的木雕精品,评出中国木雕根艺优秀作品75件,同时授予20名金奖作品作者以金雕手的称号。该特色展充分展示了中国木(竹)雕展产品的无限魅力,如希诺奇台湾桧木博物馆展出的一只小小桧木聚宝盆标价8.5万元,“浙江双枪竹木”用紫檀木手雕而成的两双龙凤筷子售价888元,“辽宁大山根艺”用黑铁木雕刻而成的根雕犀牛卖到55万元……精致林业凸显了森林产品的价值,这正是林业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提升的方向。 森博会注重展会功能的开发和利用,有效地扩展了林业产业的社会影响力。第三届森博会举办的“中国木地板之都”授牌仪式暨南浔地板推介会,使湖州市南浔区的名优木地板集体大亮相,实现了由“中国实木地板之都”向“中国木地板之都”的跨越。以“走进山水温州、体验森林旅游”为主题的温州森林旅游义乌推介会和180名游客赴温州旅游首发式,促进了义乌与温州两地的旅游合作。浙江省林业产业转型升级研讨会、“森林浙江”图片展、台湾参展商座谈会等一系列重要活动,既丰富了展会内容,又为参展商和采购商创造了新商机,进一步提升了森博会的影响力,增强了吸引力。 绿色展会 铸就行展第一品牌 义乌市创办森博会之初,就力争铸就林业行业展会的第一品牌。 从主题确定到参展产品选择,从配套活动安排到技术演示,森博会都把绿色理念的推广作为重要的出发点。首届森博会主题是“森林生态、绿色时尚、创业创新”,第二届森博会主题是“森林产品、健康时尚”,第三届森博会主题是“引领低碳经济,共享森林产品”,三届森博会都紧紧围绕绿色、低碳来设计运作,初步树立了绿色展会的品牌。 回首三届义乌森博会,品牌的价值一直在提升。成交效益显著提高、参展规模成倍增长。社会影响力明显增强。森博会受到了国内外媒体高度关注,第三届森博会吸引60多家国内外主流媒体刊播新闻500多篇(次)。森博会专业网站年点击率达143多万人次,既较好地展示了义乌市的新形象,又大大提升了全国林业产业的增长力。 浙江世友地板是“亚洲品牌500强”企业。在第三届森博会上,世友地板凭借超大展位、多款世界级品质地板和“打造行业第一品质”的品牌形象备受瞩目,成为耀眼的明星。 浙江省副省长葛慧君来到世友地板展馆,与董事长倪方荣亲切交谈,她对世友参展的手髹面仿古地板、钛晶面抗刮痕地板、3D面低碳地板和低碳实木地板等新产品作出了高度评价。她赞扬世友依托森博会“筑巢引凤”。 浙江省政协主席周国富盛赞世友的创新能力。他说:“第二届森博会后仅时隔一年,世友推出了行业先进的3D面低碳地板和低碳实木地板正实现了‘打造行业第一品质’的品牌宣言”。 统筹运作 政府和市场两手推 森博会从构想到筹办,直至圆梦,每一步无不牵动着各级政府的热忱关注,无不倾注着各级领导的殷切关怀。 国家林业局对义乌森博会寄予厚望。2009年5月,贾治邦局长来到义乌对森博会进行专题调研。在考察义乌国际商贸城、义乌国际博览中心后,贾治邦充分肯定了义乌利用市场资源、通过展会搭建森林产品贸易平台的做法,并要求通过森博会,进一步拓宽森林产品的研发、生产、购销渠道,推进森林产品品牌化经营和产业化发展,大力促进现代林业发展。2009年9月2日,国家林业局在北京召开筹备工作会议专门进行部署。 浙江省委、省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希望义乌率先在国际金融危机中架设一条林业产业持续增长扩内需的金色桥梁。省委书记赵洪祝、省长吕祖善关心森博,支持森博,助推森博。省政府办公厅每年都下发专门通知,对森博会筹备工作及早作出部署,并组织实施,对促进各市政府重视、安排资金预算发挥了重要作用。 浙江省林业厅把举办森博会作为实践科学发展观、贯彻省委“两创”总战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具体行动,列为全省林业工作的重点。省林业厅与义乌市政府共同成立了组委会及其办公室,并每年在杭州、义乌定期召开筹备工作会议,安排部署各个阶段的具体工作。几年来,省林业厅厅长楼国华和副厅长邢最荣、叶胜荣、吴鸿、杨幼平、俞坚亲自率推介小组,深入到全国各省市招展,从“筑巢引凤”到“凤引九雏”。 义乌市委、市政府把森博会作为打造国际小商品会展中心的重点展会进行培育,举全市之力办好森博会。市委书记黄志平、市长何美华珍惜机遇,悉心呵护,定期召开书记办公会和市长办公会,提供有力保障。市委副书记陈秀仙,市委常委、副市长王清池、果凯、米斌,副市长傅春明等市领导统筹各种资源,指导各项活动,使森博会有序推进,和谐发展。 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不仅极大地促进了森博会筹备工作的顺利开展,更是在推动森博会向更高层次发展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 在充分发挥好政府这只有形之手作用的同时,森博会组委会还充分发挥市场这只无形之手的作用。 几年来,义乌市出台优惠政策,吸引省内外企业参展,森博会组委会多渠道、全方位地开展采购商邀请工作。组织人员参加了华交会、春季广交会、广州国际家具博览会等20多个大型展会,与各展会采购商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利用电视、平面、网络、公共空间媒体多层次、全方位宣传森博会,其中中央电视台1套、新闻综合频道、上海东方卫视,从每年7月初开始,连续4个月每天滚动播出森博会广告,吸引了国内外采购商的眼球;组委会向外贸公司、各地商会寄发了大量的采购商邀请函。 义乌市积极探索市场化招展招商,提高展会的生命力,促进展会的可持续发展。森博会组委会办公室联系并开发商业组团单位,并结合义博会、文博会等资源做好招展联系工作。先后与雅式、博森、日新、义乌外贸网等组团单位签订了协议,商业招展工作取得积极突破。据统计,第三届森博会完成商业招展展位数156个,比上届增加30%。同时,积极做好展会和市场资源的开发利用。依托义博会这棵大树进行招展招商。利用义博会在全国各地推介的机会、利用义博会举行的机会搭顺风车招展招商,取得积极成效。在森博会参展参会的外商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持义博会采购商证参加采购的。依托义乌市场这个最大的市场进行招展招商。义乌市场有10余万国内经商者,有1.3万境外客商,有每天30万流动客商,是十分庞大的采购商资源。组委会针对该群体进行了大力度的推介、宣传,吸引了大批专业采购商。 千年乌商再显魅力。义乌市依托森博会,以“优化布局,拓展空间”为目标,抓好林地保护利用;以“增创优势,提升活力”为目标,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开创性地探索建立了集体林权流转农民养老保险制度。生态建设的稳扎稳打,使义乌荣获了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县(市)、浙江省森林城市等荣誉称号。 而今,义乌务林人在全力建设森博会的道路上打造森林义乌,提出了新年度的“七个一”目标:办好一个国家级展会,力争第四届森博会各项指标有新突破;开展一项国家级荣誉创建,启动国家森林城市创建申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完成勘界划界工作,建立林权评估、收储等机构;启动“212”平原绿化行动计划,争取今年新增平原绿化面积4000亩;实施环城生态风景林工程,计划完成投资1000万元以上;开拓一片发展空间,合理适度开发利用低丘缓坡林地;建设一支素质好、能力强、讲奉献、廉洁高效的林业干部队伍。 义乌森博会通过革故鼎新、勇于探索的进取精神,不仅创造了美好生活,还为林业产业振兴作出了重大贡献。 |
GMT+8, 2025-5-15 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