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有的义乌企业还未正式开工,但空缺岗位的招工已提前开始。年前老员工答应带的人能否如数前来,原有员工的到岗率能否达标,新员工能否快速适应岗位工作流程……这些问题是这几天不少企业最为关注的焦点。
昨天,记者联系了义乌数家知名民营企业,向有关人士了解了他们的招工情况,以及如何让老员工安心返厂工作的用工之道。综合来看,不少企业今年不再像往年那样去劳务市场大批招人,而是把招聘渠道重点放在“以老带新”上,基本解决了用工难的困扰。而且,对于求职者关心的薪资、福利等问题,他们都有比较成熟的制度和准则,这些做法或许能给其他企业缓减用工难提供一些借鉴。 逐年提升用工待遇 普工月薪能达3000元 在所有影响用工的因素中,月薪通常是最具决定性的关键点。记者从义乌搜才网了解到,今年很多用工企业开出的保底月薪基本上都在2000元以上,有些甚至可以达到3000元,而去年同期,普工的保底月薪基本上在1600~1800元之间。 “目前来看,多数用工企业偏爱熟练工,宁可月薪开得高一些,也不太喜欢聘用没经验的新人。”搜才网客服经理潘美珍介绍,就用工缺口来看,车工、手工工人、夫妻工和技术型岗位的需求量最大。 “去年的平均月薪差不多有4000元,比在其他企业打工的同乡要高出不少。”在义乌爱福日用品公司做烫丝巾工作的小杨是江西人,他说,就岗位收入来看,他只能算是平均水平,有些熟练工能做到每月7000元,最少的也有3000元以上的月薪。 在浙江真爱集团,普通员工的平均月薪在3500元左右。一线员工只要完成标准工作,几乎都能拿到3000元左右的月薪。 该集团办公室主任李爱红介绍,就普工薪资而言,集团一直都按时发放,而且平均收入比不少企业高出一截。新进集团的普工,在按岗位要求通过10~30天不等的试用期后,即可享受到和老员工一样的薪资待遇。 对于今年普工岗位的薪酬变化,巨龙箱包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邵宝玲表示,由于去年普工的薪酬猛涨约40%,今年用工的薪资水平应该不会有很大幅度增长,预计增幅在5%~10%左右。 新光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人力资源中心总监施建强则表示,今年新光将出台新的薪酬制度,总体方向是向一线工人和老员工倾斜,同时出台更多人性化的员工激励措施。 不去劳务市场招聘 “以老带新”曲线招人 这几天正是不少企业忙于四处招人的关键期,但有的企业则显得较为淡定。 “除了用工最为紧缺的一年,集团在其他年份都没有派人去劳务市场大批招人。”李爱红告诉记者,一方面是集团老员工的返岗率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用工缺口较少;另一方面,集团倾向于让老员工介绍新人来上班,可以让求职者多方面了解集团的信息,缩短进入新环境的“磨合期”,因此不需要去市场上招人。 李爱红坦言,综合近几年的用工情况来看,从劳务市场招聘的新员工,最终能安心留下工作的并不多。另外,到市场上招人,求职者不一定了解集团,集团也不熟悉求职者的品性,一旦发生问题,就会轻易走人,影响整个生产环节的正常运作,在沟通上不像“以老带新”那么方便。 “以老带新”的方法同样在新光集团已经实施好多年。施建强告诉记者,“新光”今年计划招收400多名员工,主要涉及一线工人和营销岗位。为了吸引新员工,企业在春节放假前就开始部署。“我们印制了企业宣传资料,让员工返乡时带回去,让老乡们看看资料,尽早了解企业的各类情况。” “巨龙箱包”今年要新招100多名工人,其中以普工居多。“想要通过人力资源市场招收员工,很难。”邵宝玲说,为了提高效率,“巨龙箱包”每年都鼓励老员工带老乡来厂上班。她认为,由企业向求职者介绍薪资待遇、企业文化并让其接受不容易,而老乡与老乡之间的沟通要顺畅得多。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为了鼓励“以老带新”,企业可谓下足了功夫。“巨龙箱包”为每一个带回老乡的老员工发放奖励,而且带来的新员工每做满3个月、6个月、一年,奖励都会逐级提升,“新光”则会为“以老带新”的员工颁发“举荐奖”。 义乌爱福日用品公司去年研发了数款新产品,打算今年全部投放市场,因此用工缺口有所扩大。按照计划,春节开工后将新招120~150人,以满足各生产环节的用工需求。 虽然产能扩大带来诸多空缺岗位,可该公司负责人杨宗福并未派人去劳务市场蹲点“抢人”。 “春节放假之前,已经委托公司的老员工回老家帮忙招人。”杨宗福告诉记者,这几年,公司一直以“亲戚带亲戚、同学带同学、朋友带朋友”的方式聘用新员工,老员工的现身说法比任何招聘信息都管用。从老员工反馈的信息来看,在本月底招满空缺岗位的名额基本上不成问题。 想让新员工变成老员工 各种福利必须跟上
除了给员工按时发工资,想让员工安心留下工作还得附加各种福利。 今年春节,部分义乌企业都作了以下安排:春节放假前给员工发一笔家属慰问金,节后上班发一个开门红包,给员工报销春节前后的往返车费;在生活上,不少义乌企业给员工宿舍配备电视、空调和网线,丰富员工的业余生活;对于夫妻一起来打工的,还会提供专门的夫妻间;在真爱集团,凡是有孩子的夫妻工,集团还会帮他们就近安排子女的入托、入园和入学问题,解决了家庭式外来务工者的后顾之忧……这些举措让很多新员工在义乌企业中感受到了家一般的温暖,最终成为了企业的老员工。 日前,新光集团的生产线刚开工,每位员工就收到了一个开门红包。“这是对他们的一种鼓励吧。”施建强说,截至昨天下午,“新光”老员工春节后的返工率已经达到80%以上。“有些员工打算留在家多陪陪家人,预计元宵节过后,返工率会更高。”他说,即使是晚几天到岗的老员工,仍然能拿到红包。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不仅义乌企业在相互“抢人”,放眼更大范围的用工市场,人力资源的竞争已经不再局限于一个行业、一个地区:随着中西部地区企业的快速成长,不少省份也纷纷想方设法留人在当地工作。 有专家表示,中国的经济地图、各地经济结构、新生代农民工的诉求等均在近些年发生了变化,沿海和内地的用工趋同性增加,今后对农民工的争夺将更加突出。 “有不少地方还打出亲情牌留人。”施建强说,从“走出去”到“留下来”,不少劳动力大省正与沿海地区展开一场农民工“争夺战”,而在这样的形势下,企业如何留人,成为关键。 “企业要想着如何回报员工。”———这是记者采访的数家义乌知名企业对“用工难”的回应。“过年期间留厂的工人,会给每人发放每天50元的补贴。老员工返厂,企业报销来回路费。”施建强认为,从当前看来企业依然存在一定的用工缺口,对此他们也将未雨绸缪,在鼓励工人返工的前提下,还将主动出击到各地招工。 邵宝玲则认为,义乌企业的“用工难”在今后几年仍然将持续,大环境依旧,企业唯一能做的,就是想方设法留住老员工。“企业需要创造好的文化,给员工家的感觉,为员工着想,这样才能避免人员的流失。”在“巨龙箱包”,员工宿舍的空调、热水器已经是必备设施,夫妻工还能分到一套夫妻房,各类福利待遇已经在逐年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义乌本地农村人到企业工作的数量较往年有明显提高,而本土企业也不愿意放弃这难得的“机遇”。邵宝玲说,这些家在本地的员工,尽管不住在宿舍,企业也会为他们发放一定的住房补贴。 |
GMT+8, 2025-5-15 1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