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12月,义乌累计登记流动人口159.5万人,同比增加5.4%。流动人口给义乌经济发展带来活力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问题,成为社会管理要面对的一道重要课题。鉴于此,义乌于去年挂牌成立了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局,通过创新社会管理模式,全力打造流动人口的异乡“娘家”。时任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赵洪祝专门作出批示:“义乌市积极探索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新机制,切合实际,办法管用,取得了实效,应予肯定,值得总结借鉴。”
【案例一】 帮助“流二代”轻松上学 徐青是一名来自安徽的外来建设者。此前,他一直为孩子在义乌上学的问题发愁。一次更换临时居住证的经历,让他了解到流动人口管理所是帮助他们解决各类问题的“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 徐青向义亭镇流动人口管理所工作人员讲述了自己的苦恼。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春节过后,徐青的孩子顺利进入义亭小学石塔分校上学。他激动地说:“谢谢流管局,让我有了家的感觉。” ☆部门做法 三级网络服务流动人口 去年,义乌市流管局积极推进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模式。在县级市层面,建立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在镇(街)层面,成立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所,并设立流动人口“一站式”综合服务办事窗口。同时,还在全市流动人口百人以上村居、200人以上企业建立流管站。 目前,义乌已初步形成“党委政府领导,专门机构牵头,职能部门联动,社会力量协同”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新格局。外来流动人口有了相对独立的服务管理机构,在义乌有了“娘家”。 【案例二】 解决社保问题能留住心 去年7月,义乌市流管局召集10多家异地商会代表座谈,倾听他们的心声。 “加入商会的成员经济条件较好,能自行解决大部分困难。剩下的14万人大多是个体户,经济条件较差,离扎根义乌还很远。”义乌温州商会的王先生说,以社保为例,按照政策,在义乌经商办厂可以缴纳社保,但个体户却难以办理。如果能把社保问题解决,那在一定程度上能留住“新义乌人”的心。 ☆部门做法 居住证+积分入学+积分入户 去年,义乌市流管局提出“留心、暖心、归心”工程,制定两项法规,让“新义乌人”更好地融入义乌。 首先是拟定“义乌市居住证实施办法”,规定了居住证申领条件,对办理“临时居住证”和“居住证”可享受的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等政策待遇作出明确规定,有效地解决流动人口子女就学、社会保障、卫生防疫、计划生育、维权服务等最需要、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 其次是按照义乌市委、市政府建立百万人口大城市的总体规划,义乌市流管局积极开展积分入户调研,目前已向义乌市政府提交了《积分入户管理办法》,待研究通过后正式实施。同时,还与教育部门沟通,开展流动人口子女积分入学管理办法调研,解决流动人口最为关心的子女上学问题,增强流动人口的归属感。 【案例三】 登记流动人口抓“害虫” 去年10月底,义乌市公安局佛堂派出所民警吴晓东在为流动人口办理居住证,当登记到一名叫石传超的湖北籍男子时,在其住处吃了“闭门羹”。 据了解,此人在佛堂打工两三年了,没有案底。不过,吴晓东没有掉以轻心。第二天,他辗转在一家工厂找到了石传超,核对身份信息时,发现石传超10月初刚被湖北警方列为网上逃犯,就立即将其控制。 ☆部门做法 流动人口普查进村入户 去年以来,义乌开展了为期四个月的流动人口、出租房、境外人员大普查活动。在此基础上,义乌市流管局充分发挥用工单位、出租房东、异地商会等的作用,建立精细化管理网络,对企业务工流动人口进行排查登记,及时采集新招录员工信息,注销离职员工信息,做到“人来及时登记、人走实时注销”。 同时,针对流动人口居住登记中普遍存在重复登记***的问题,义乌开发了流动人口短信查询平台和《义乌市外来车辆及驾驶人信息采集系统》,将外来车辆,尤其是外来二轮摩托车的基本信息纳入采集范围。 【案例四】 用乡音宣讲十八大精神 去年12月5日,义乌伟海拉链有限公司礼堂里,1000余名外来建设者齐聚一堂,倾听老乡用乡音、乡情生动地宣讲党的十八大精神。原来,这是义乌市流管局联合组织部、宣传部成立的外来建设者“十八大宣讲团”,宣讲团成员深入企业宣传十八大精神。 ☆部门做法 优化服务流动人口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义乌市流管局优化对流动人口的服务内容,营造关心关爱流动人口的氛围。 党的十八大召开后,义乌组织了外来建设者十八大精神“乡音宣讲团”,聘请15名优秀外来建设者代表,在各镇(街)进行宣讲,收到了良好效果。同时,义乌还开展“三送六进”、“浓情中秋”、“服务周”等一系列活动,通过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为外来建设者宣讲法律法规,提供多项咨询及现场办理服务。 |
GMT+8, 2025-5-15 1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