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满意度一直是组织部门考核提拔干部的重要标准之一,而以何种方式来正确评价满意度却是制度考核中的一大难题。昨天,记者从义乌市委组织部“追忆老乡镇,传承好作风”主题活动新闻发布会暨2013年组织工作通报会上获悉,从本月开始,义乌考核镇街干部勤政工作好坏,主要看该工作人员每个月由群众打分而描示出一道“勤政曲线”,并以此形成每名工作人员和所在镇街一年勤政工作情况的“勤政指数”,作为以后任用提拔干部的重要依据。 “现在乡镇干部中70、80后多,许多年轻干部农村工作经验少,不懂群众语言,还不善于和群众交朋友。要让他们真正走到群众中去,必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义乌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陶府盛道出了该市出台镇街干部“勤政指数”的目的。 义乌市委组织部干部一科科长陈国强简洁明了地解释“勤政指数”的考核方式:一是(群众对镇街干部)认不认识?二是满不满意?具体做法是,一方面,建立健全干部年度分类绩效考核办法,实行镇街干部到村述职、挂牌办公、公开承诺等五项制度,要求联村干部每周三天到村里“坐班”。同时,为义乌1400多名镇街干部建立个人“勤政指数”,每月随机抽取联系村的20个村民“标本”,调查的问题只有两个:对联村干部“认不认识”、“满不满意”,用知晓率和满意率绘制一张曲线图,用来研判镇街干部是否做到了“用脚步丈量民情”,把干部的“勤政指数”转化为群众的“幸福指数”。考核结果与奖金发放、干部选拔任用相挂钩。 |
GMT+8, 2025-7-14 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