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网

 找回密码
 注册
义乌网 首页 义乌新闻 查看内容

国家级非遗义乌道情迎著作权转让第一单

2013-3-25 13:38

摘要:   21日下午,国家级非遗传人、义乌道情艺术家叶英盛在江南社区自己家中,以两万元费用将27件道情作品的著作权,转让给了爱好道情的商人杨建成。这是义乌民间首次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著作权转让,后者获许对道情作 ...
  21日下午,国家级非遗传人、义乌道情艺术家叶英盛在江南社区自己家中,以两万元费用将27件道情作品的著作权,转让给了爱好道情的商人杨建成。这是义乌民间首次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著作权转让,后者获许对道情作品进行录制和传播。

  道情是一种民间说唱艺术,义乌道情发源于明朝,2006年入选国家级非遗。

  “曲目完整、原味,听众爱听,曲艺才能流传。”叶英盛说,市面上的道情音像制品,大多为未经授权的盗版作品,粗制滥造、缺头少尾的居多。这次转让,他希望借专业人士之手,提高义乌道情的传播效果,让越来越多的人爱上这门民间艺术。

  购买了叶英盛道情作品著作权的杨建成,是义乌江东一家书店老板。从2009年至今,他已收集了上百部道情作品,并借助自己懂软件的优势,建立了10G的义乌道情数据库,一直免费拷贝给义乌城乡的道情迷听。

  拿到这些作品的著作权后,他打算利用音乐修复软件,进行数字化处理,保证作品“原汁原味”。

  据悉,本次转让的27件作品包含《八仙拜年》、《双玉球》、《还恩记》等经典曲目,内容大多由叶英盛从真实故事改编,主要围绕惩奸除恶、诚信感恩等主题展开,取材最早可追溯至唐朝,近者有义乌名人吴晗事迹等。作品时长不一,短的二三十分钟,长的10多个小时。

  义乌文广新局副局长朱伟武说,非遗作品著作权转让与保护非遗文化并不矛盾。道情是一种区域性曲艺,只要有利于传承,就是有益的尝试。

  目前,国内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有两种方式:施救式保护和开放式保护。各项公开资料显示,通过转让著作权、借助市场力量保护非遗项目者并不多见。

  在义乌,道情“粉丝”以中老年人居多,据义乌文化部门不完全统计不下10万人。可随着音像制品和流行音乐发展,能够说唱道情的人已屈指可数。此次义乌民间首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著作权转让,不仅开创了先例,也被业界认为是对道情文化的另一种传承。
义乌市国际商贸学校导游大赛举行  无人机田间地头显身手  电子秤集中检定  “万国美食厨神大赛”在福田火热开擂  用美食汇聚温情 下车门社区举办首届邻里节  

义乌网

GMT+8, 2025-5-15 21: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