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旅游向深度游、个性游发展,自驾、驴友徒步、野外宿营已经成为潮流,于是“篷客E族”的概念应运而生。跟风崇尚“篷客”的人群往往是走在时尚前沿、具有叛逆创新精神的年轻人。但是,在义乌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已经人到中年,但却是“篷客E族”的拥趸。 初衷只为锻炼身体 “我今年51岁了,整天不是坐在家里就是坐在办公室里,难免会出现亚健康状态,利用工作之余爬爬山,不仅锻炼身体,放松身心,还能抛开现代的通讯设备,以及所有工作上的烦恼和压力。”这个群体的发起者刘先生说,抱着这样的初衷,他和几位好友一起组成了这个群体。刘先生介绍,他们每次出行在6至10人之间,年龄最小的43岁,最大的已经55岁。 一开始,他们登山的目的是为了锻炼身体,但自从登了义乌的最高峰大寒尖之后,便爱上了登山。只要工作不忙,周末或者节假日,刘先生都会和好友到本市或者周边县市爬山。如今,他们的足迹已经遍布义乌以及周边地区的高山,如“江浙第一高峰”黄茅尖、金华北山、大盘山、九峰山等。 徒步穿越“太百童” 因为爱好登山,他们慢慢开始尝试登更高的山峰,用帐篷露营的方式过夜。刘先生说,印象最深的一次登山是在去年“十一”国庆假期时,徒步穿越了杭州临安的“太百童”。 他们一行共6个人,3对夫妻,从临安昌化太子尖出发,每人随身背一个包,重量在17公斤左右,里面有帐篷、睡袋、水、食品及户外工具等。百丈岭是“太百童”穿越的重装营地,整条山脊线呈东西向走势,太子尖在西南,童公尖在东北,他们选择了常规的穿越路线,整个行程:太子尖—上马啸岭—中马啸岭—花石岩—下马啸岭—避风岭—百丈岭—大牛屎—花岩石—童公尖,一共25公里,用了三天两晚的时间。 刘先生回忆,整条徒步穿越路线都是在海拔千米左右的山脊上行走,途中需要翻越海拔在1300至1500米的山峰20余座。每天大约需要走8个小时,行程在8公里左右。第二天下午,因为体力消耗太大,大家已经精疲力尽。但食物也吃得差不多了,还需翻越一座山才能到达一个可以吃饭的地方。此时,刘先生从包里翻出一个水壶,里面装的是3两五粮液,他拿出来喝了一口,感觉稍稍恢复了点体力,于是提议大家每个人喝一口,大家喝完后发现的确比原来有精神了,于是鼓足勇气翻越了那座山峰,找到了吃饭的地方。第三天,他们一行人终于完成了此次登山。 希望踏遍祖国名山 “我们不知道什么是‘篷客E族’,我们只是会在登山前上网参考其他户外运动爱好者走过的路线,再根据我们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刘先生说,不过对照“篷客E族”的意思,感觉还挺符合他们的。 刘先生说,有了多次露营登山的经历,他们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出发前,他们都会事先做好功课,了解好线路,再根据行程,带足一路所需的食物和必备的常用药、救生设备等。他们对同伴的身体状况都很熟悉,所以一路上都会互相照顾和帮助。在爬山的时候,会保持通讯联络,随时报平安,如果是在通讯不畅的情况下,则不让同伴离开群体的视线。 在行走过程中,他们会辨明方向,遇到岔路也会十分小心,尽量选择路况比较好的路走。另外,一般在徒步路线上,都会留下户外运动爱好者走过的指示和标记,这时候就需要留意观察。遇到草丛比较密的小路,要一边行走,一边用登山杖拍打草丛,发出声响,来赶走一些爬虫类的动物。晚上露营时,可以在帐篷四周撒上雄黄粉,以防止爬虫之类的侵扰。对于像他们这样年龄偏大的群体,最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考虑自身的体力状况,不舒服的时候应及时停下来休息。 “对于露营爱好者来说,在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支起帐篷,夜里听着蝉鸣蛙叫,数着天上的星星是最幸福的事情。我们会继续坚持我们的爱好,希望能在体力还足够的时候,踏遍祖国的各个名山。”刘先生说。 延伸阅读 “篷客E族”是将帐篷、旅游和互联网运用相结合的新概念旅游产品,它将低碳、环保、绿色出行、自驾、户外、宿营等时下最热门、最时尚的旅游元素植入其中,提倡快乐回归的心灵释放。那些梦想逃出钢筋混凝土搭建的灰色丛林、渴望回归自然的都市人为了追寻“篷客”这一时尚旅游理念,通过互联网平台召集、发起、组织统一行动,这一群体即为“篷客E族”。 |
GMT+8, 2025-5-15 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