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网

 找回密码
 注册
义乌网 首页 义乌新闻 查看内容

市场+工业构筑义乌发展双引擎

2013-4-25 08:05

摘要: “我们要一手抓市场,一手抓工业,为义乌发展构筑强大的双引擎。”在昨天召开的义乌2013年工业、科技与开发区(园区)工作会议上,义乌市委书记李一飞为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再动员,义乌市长何美华部署了今年的工业 ...
    “我们要一手抓市场,一手抓工业,为义乌发展构筑强大的双引擎。”在昨天召开的义乌2013年工业、科技与开发区(园区)工作会议上,义乌市委书记李一飞为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再动员,义乌市长何美华部署了今年的工业、科技和园区工作。

    为传递干实业、创新业的“正能量”,会上,2012年度义乌工业企业“50强”、“成长型”工业企业和十大工业经济年度先进人物,以及十佳科技进步奖、科技工作先进集体受到表彰。

    【部署任务】

    目标:工业投资120亿元

    何美华总结回顾了去年义乌工业“家底”: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329.5亿元,对义乌GDP增长贡献率达41%,对财政总收入贡献率为30%。

    尽管去年工业投资完成89.3亿元,比2011年增两成,规上企业实现产值增幅和数量增幅均位居全省17强县市前列。但总体来看,义乌工业经济仍以低端产业、低附加值和低层次技术为主,企业规模和产值总量偏低,工业投入不足,缺乏发展后劲。

    以数据为证,去年义乌规上企业和产值在17强县市中排名倒数第二;工业性投资17强县市平均数为139亿元,而义乌仅89.3亿元;科技水平综合评价处在全省第44位,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更是远远落后。

    今年,义乌自我加压,全年力争实现工业总产值1880亿元,同比增长23%;规上产值766亿元,同比增长12%;工业性投资120亿元,同比增长35%以上;引进内资22亿元,同比增长20%;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23.4亿元,同比增长15%。

    路径:

    产业转型 主体提升 要素保障

    围绕这个目标,何美华部署今年工业、科技和园区工作时,提出主抓三大块:产业转型、主体提升和要素保障。

    产业转型的方向是做总部、强技改、抓营销。低小散的加工企业转走一批不可怕,关键要吸引研发、营销总部和世界500强等落户,向品牌、科技和营销模式创新转型;要通过“机器换人”、“腾笼换鸟”等增效增空间,大力引导支持企业科技创新,搭建科技公共服务平台,用科技促转型;抓营销,就是要推进营销模式创新,当前最有效的途径是大力推动企业应用电子商务,促进“贸工联动”的二次革命。

    转型升级的前提是主体提升,核心做法是提升一批,招引一批,投产一批。何美华说,年内要力争实现“个转企”300户以上,推进“小上规”企业120家,力争“规上市”报会2家、成功上市1家,大力推进“名牌、名企、名家”工程,创名牌、建名企、出名品、育名家;招引一批,就是狠抓招商引资,争取引进一批大项目、好项目;投产一批,就是狠抓项目开工投产。

    要素保障的重点是建工业平台,抓特色园区,强服务保障。建工业平台,就是加快推进经济开发区和省级工业园区建设;抓特色园区,就是抓专业园建设,包括电子电器产业园、饰品产业转型升级专业园区以及各镇街工业功能区转型提升;强服务保障,就是要加强土地、资金、人才和政府服务保障。

    【书记动员】

    快马加鞭发展工业经济

    “有些人对义乌要不要大力发展工业还有疑虑,这个答案很明确,义乌市场和城市发展都离不开工业的强有力支撑,必须快马加鞭大力发展工业经济。”李一飞说,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不仅是义乌构建市场和工业双轮驱动发展格局的迫切需要,也是义乌保持继续走在前列的必由之路,更是义乌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

    市场和工业比翼齐飞,有了双引擎才能保持义乌继续走在前列。在这方面,义乌工业的规模、实力和发展质量、科技人才等差距甚远。李一飞说,必须要在产业层次提升、装备水平提高和发展效益提质上下功夫,统一思想、凝心聚力,甩开膀子埋头苦干。

    落实到具体行动,李一飞强调,工业战线必须把狠抓工业有效投入作为头等大事,“投入才是硬道理,否则工业强市就是一句空话。”他希望各镇街、工业园区围绕分解的任务各展才干、各显神通,“这是考验干部工作能力的标准。”

    李一飞说,狠抓有效投入,两个工业园区开发建设是主战场之一,尤其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要牢固确立“以亩产论英雄”的评价标准,用机器换人、用空间换地,倒逼企业转型升级;同时还要在土地和资金等要素保障上下功夫,把新增工业用地优先保障给“高税无地”或“高税少地”的企业和投资额在2亿元以上的大项目。

    在招商引资和科技人才支撑方面,李一飞提出,要营造全民关心招商的良好氛围,抓住“微笑曲线”的两端,多引好项目、高层次人才。政府部门则要优化工业发展环境,提高审批效率。
“00后”藏族小伙在义“圆梦”  多维赋能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地下出租屋“安全大换装”  防治病虫害 减损保增收  我市“人工+智能”虫情监测体系推动农作物病虫草害防治见成效  “红扳手”夏日送清凉 汽修服务护航出行  

义乌网

GMT+8, 2025-7-17 02:1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