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义乌市府办及相关部门邀请杭州、宁波两地的城市交通管理专家“会诊”,就《义乌市综合治理城市交通拥堵五年(2013~2017)行动方案》和《2013年义乌市治理城市交通拥堵主要任务分解方案》的征求意见稿进行论证。
【行动框架】 一揽子举措综合治堵 省政府党组副书记、省政府顾问王建满上月到义乌调研治堵工作时曾表示,杭宁温治堵看杭州,而县级市里义乌是典型,要为全省治堵创造经验。 义乌五年治堵行动方案本着“以人为本、管理创新、综合施策、标本兼治”的原则,立足商贸城市、物流城市的独特性,提出规划、建设、管理、劝导“四位一体”的综合治理措施,着力构建大城市交通骨架路网,加快物流“出城”,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提高公交分担率。 在治堵路径上,远近结合,突出治理重点区域、重点时段、重点路段的行车难、停车难问题。五年任务分解为规划研究、道路停车设施建设、交通违法和非法营运整治、大力发展公交、文明劝导等八个方面,涉及60余项具体举措。 【专家建议】 城市交通 应加大“需求管理” 省交管局原秩序处处长、高级工程师俞传正,宁波交警支队道路秩序处副处长施斌峰对义乌治堵方案进行了细致剖析,结合杭州、宁波等地近些年治堵的经验、教训,两位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一致认为,对城市交通必须实施“需求管理”。 俞传正说,从义乌可以看出中小城市交通发展的趋势。车辆的爆炸式增长,导致义乌成了“堵城”,尤其是在晚高峰,局部区域“堵得有点可怕”。从中折射出在规划时,缺乏整体和长远考虑,导致进入“改造—整治—改造”的恶行循环。对五年治堵行动框架,他认为,提供供给较多,但控制太少。城市空间是有限的,放任需求,永远无法满足,只能利用手段压缩一些不必要的需求,比如市民广场停车收费。他建议,要大力发展公共交通,让公众乐于乘公交出行,从而减少私家车上路,这也是控制管理的手段,像杭州公交车平均速度已高于小车,公交分担率就比较高。 施斌峰也以香港的例子来说明“需求管理”的威力,私家车使用成本增加,公共交通高度发达,城市交通压力自然就减轻,这是未来城市发展的趋势,建议义乌也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否则疲于满足公众需求,城市空间远远容纳不了停车、行车量。他对路口改造、优化停车位设置、交通微循环等举措也提了不少建议。 义乌市府办副主任朱国清表示,治堵方案将充分吸收专家意见,科学论证,待完善后,将公开向市民征求意见,以少走弯路,探寻出符合义乌实际的可操作性对策。 |
GMT+8, 2025-7-17 1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