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衡量一座城市的经济实力,却不能度量这座城市的文化内力和个体潜力。而文化内力和个体潜力,往往是城市最能发力的部分。在义乌,在“三改一拆”行动中,这“最能发力”的部分正展现出这座国际商贸城市的正能量! 拆出一片新天地 实施旧住宅区、旧厂区、城中村改造和拆除违法建筑,是省委、省政府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始终坚持和深化“兴商建市”发展战略,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2011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城市。 然而,城市发展无止境!当站在“中国梦”和建设“美丽浙江”的新高度,义乌人重新打量自己: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义乌江畔如诗如画,但违法建筑也像毒瘤一样侵蚀着城市的肌体。违法建筑的存在,不仅成为城乡形象的视觉疤点,而且引发占用良田、消防安全、环境污染、社会管理等一系列突出问题,与义乌国际化城市形象格格不入,其背后往往有不公平的影子,使基层党委政府形象受损,人民群众对此深恶痛绝。义乌市把“三改一拆”行动作为改善环境的重要抓手,作为推进转型升级的重要突破口,作为提高基层党委政府公信力的重要契机,并始终把它当做推进义乌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 今年3月27日,市委市政府召开“三改一拆”暨“四边三化”行动动员大会,向各部门、镇街下达任务,签定责任状,要求以敢于担当、直面挑战、勇于作为的精神,为义乌的发展拆出一片新天地。 今年以来,我市已拆除违法建筑7853处、274万平方米,完成金华市下达任务的304.7%。完成城中村改造79.8万平方米,正在实施改造的城中村19个;完成旧住宅区改造11.7万平方米;完成旧厂区改造17.7万平方米。4月17日,省政府党组副书记、省政府顾问王建满亲临义乌检查指导“三改一拆”工作时,称赞义乌市“三改一拆”工作决心大、力度大、合力大、效果大! 强大合力,无坚不摧 “三改一拆”行动首战是拆违。 为了保证首战告捷,市委市政府下发了《“三改一拆”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3年度“三改一拆”工作任务》和《违法建筑拆除十二大保障机制》等文件,市机关各部门、各镇街道上下配合,密切联动,携手并肩,共同推进。 运用舆论监督利器,让违法建筑“见光死”。 大拆违行动拉开序幕后,我市充分发挥媒体作用,开辟专栏和媒体监督台,每天报纸有报道,电视有影像,电台有声音,媒体有曝光。实现“三改一拆”强势覆盖、家喻户晓。同时向社会公布了3部违建举报电话;全面落实党员干部违建“四报告”、“八先拆”制度,党员干部、两代表一委员严格执行“三带头”、“三不准”纪律。短短三个月时间,共受理违建举报6041起,由“三改一拆”办逐一交办、落实核查,若情况属实、列入“八先拆”范围的,则督促镇街牵头立即拆除。市纪委对40名党员干部严重违建行为进行了曝光,责成立即整改拆除。佛堂镇田心一村党支部书记因阻挠拆违被免职。 从4月中旬开始,我市相继在媒体上公布了三批“十大违建”典型,总面积达20.2万平方米。这些“典型”被公开后,一个月内即被拆除。其中备受群众关注的稠城街道国际商贸城边5万平方米的非法占地商博物流建筑群被拆除;江东街道永胜小区存在多年的3.5万平方米违法货场被拆除;稠江街道官清畈村违法搭建的3.5万平方米棚户区被拆除;北苑街道何麻车村违法搭建的8000平方米的综合市场被拆除;廿三里街道何宅村7000余平方米违法建筑被拆除;佛堂镇湖山殿下村50余处违法建筑也被拆除……通过八先拆、拆典型,我市的拆违行动拆出了声势,拆出了公平正义,拆出了公信力! 在拆违行动中,始终把公开公平公正作为拆违工作的生命线。坚持宣传教育为先,思想工作到位,实行人性化拆违、和谐拆违,违建党员干部带头拆,违建群众自行拆。 创新督考机制,推动“三改一拆”行动力度不减、干劲不松,是我市“三改一拆”工作的又一特色。从4月开始,由市纪委书记、组织部长带队,人大政协领导参加,老干部、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市民网民代表等组成的督查考核组对各镇、街道“三改一拆”、“四边三化”、“双清”暨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行动进行“月考”,综合排名通报在媒体上公开亮相。通过督考机制,形成了你追我赶、奋勇争先的“三改一拆”态势。 改出一片新气象 “拆”是为了“建”,“破”是为了“立”。拆违攻坚,推动众多工程项目顺利推进,加快了城市转型发展的步伐。 “三改一拆”,攻克一批历史遗留难题。 朝阳门处于城市核心地带,12年前就启动了拆迁工程,因各种原因一直未能取得实质性突破。借助“三改一拆”东风,稠城街道将该工程列为街道53项重点工程的首要任务。在街道及拆迁指挥部、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5月29日,全部拆迁户签订了拆迁协议,7月8日启动爆破拆除。影响航空口岸建设、拖了三年的青溪村城中村改造工作,也在短短一个月内实现突破,目前正在全面拆除旧房。北苑柳青村32万平方米的城中村改造旧房拆除也正在顺利推进之中…… “三改一拆”,加速新社区集聚建设步伐。 研究出台《城乡新社区集聚建设实施办法》,加快旧住宅区和城中村改造。实行多村集中联建,采用高层公寓加产业用房、商业用房、商务楼宇、货币等多种形式置换,推动农村向社区转变、农民向市民转变。6月5日,首个异地全高层住宅集聚建设项目——“九洲百合”正式启动,1500户农民将入住高品质住宅小区,今后三年全市将启动集聚建设小区15个以上。 “三改一拆”,引领义乌走上创新驱动发展之路。 “三改一拆”的倒逼机制,推动我市完成旧厂房改造项目22个,同步跟进“腾笼换鸟”、“机器换人”、“空间换地”、“电脑换市”。目前,全市已完成个转企761家,今年力争新增小上规企业160家。结合利用旧厂房改造等资源,计划在全市每个街道都建设1个以上电子商务集聚园区,集聚一批网商和电子商务企业,加快电子商务产业发展。“三改一拆”,压缩了低端产业的资源占用,为集聚高端要素腾出了空间! 美丽义乌之嬗变 优良的环境,对外是竞争力,对内是凝聚力。进一步改变义乌城乡面貌,必须以“三改一拆”为抓手,统筹推进,大力实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 我市从4月份开始就将“三改一拆”与“四边三化”、“双清”行动等融合推进,一并月考,实行拆违祛疤,拆违增绿,拆违复垦,开展平原绿化,高速公路沿线环境综合整治,水源保护区违建拆除和养殖场关停整治等系列行动。目前全市已实施拆后建筑垃圾清理51.2万立方米,绝大多数建筑垃圾被“资源化”利用,有的被用于制沙、运到工地进行回填利用,有的进行堆山造景,共计复垦52.9万平方米,复绿8.8万平方米,通过拆违已腾出土地2670亩。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我市在公路边、铁路边、河道边、山体边等四边区域已拆除违法建筑394处、17.8万平方米;清理河道700余公里;整治关停和拆除未经审批的各类养殖场329个;完成通道沿线林相改造7500亩,创建绿色村庄107个……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坚定这一信念,全市上下万众一心,迸发出奋勇争先走前列的无穷力量,借助“三改一拆”东风,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四边三化”、平原绿化、争创国家森林城市等行动正快速推进,一个绿色义乌、生态义乌、美丽义乌的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
GMT+8, 2025-7-18 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