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义乌的多个环保热心人士针对下骆宅洗沙场洗沙水直排、“搅黄”义乌江的事向有关部门进行反映(新报也曾在2012年9月7日以《10家洗沙场,“搅黄”义乌江,大多疑似无证经营》为题,做过相关报道)。 昨天,环保热心人吕先生致电本报反映,经过有关部门和环保志愿者的努力,其中一家下骆宅洗沙场的泥水沉淀池已于日前启用,“这是义乌市内首家正式投入使用的洗沙场沉淀池”。 吕先生说,自去年4月以来,他和环保志愿者们在调查中发现,义乌有数家无证经营的洗沙场,尤其以下骆宅最为严重,有10多家类似的洗沙场。这些洗沙场大多将清洗过沙子的污泥水不作处理就直接排入河道,“不仅污染环境、破坏水下生态,还让河道越来越窄,河床越来越高,河流的防洪能力也越来越差”。 为此,他和环保志愿者们花了四五个月时间,一家一家逐个调查取样,然后整理资料、照片,向有关单位和媒体反映这个问题。问题曝光后,不少洗沙场开始整改,而动作最快最有效的,就是下骆宅这家洗沙场。他们花费了上百万元,建了一个容量达2万立方米的泥水沉淀池。 据介绍,泥水沉淀池一共有5个池,分为两排,一排2个,呈“田”字型排列,最后一个是清水池。为确保牢固安全,池子用水泥浇筑。 “这是第一个池子,洗沙后的泥水首先排入这里。”洗沙场的虞师傅指着一个堆满泥沙的池子告诉记者,这个池子进行的是第一道沉淀,泥沙主要沉积在这里。如果这个池子满了,洗沙水会排向并排的另一个沉淀池。之后,经过四五天的沉淀,第一道沉淀池里的水和泥沙已经基本分开。然后,他们让上层的水流入第二排的沉淀池。同样,第一个池子满了,就用并排的另一个池顶上。然后静置几天时间,这就是第二道沉淀。“一般来说,经过两道沉淀的洗沙水已经基本能够达到排放入江的标准。这些水,我们会引流进最后的清水池,而不是排放入江。” “这不仅可以解决洗沙场污泥水排放问题,同时也能产生一些附加效益。”吕先生认为,对于企业和环保来说,沉淀池是一个双赢的解决办法。堆积在沉淀池里的泥沙经过晒干,可以进行销售,而清水池里的水通过水泵可以再循环利用,一举两得。“这家洗沙场原本需要抽水使用,但有了沉淀池后,他们的水可以不断循环使用。” |
GMT+8, 2025-7-18 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