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的高温火烤着商城大地,与小商品有着不解之缘的义乌处处生机盎然。7月29日早晨8时许,记者在气势恢宏的义乌港看到,这里已经进入了繁忙的一天,进出的集装箱开进义乌港一期入口后,沿着前方的盘道一直开到大型仓库的二楼或三楼。而紧挨一期的义乌港二期也将由“虚拟程序”进入“调试、试运行程序”,义乌港,正朝“国际陆港”深度迈进。 鲍新民是今年年初进驻义乌港一期的一家国际货代公司的总经理,虽然目前经营的国际货代公司规模还不算大,但刚刚30出头的他对前景充满期待。他说:“我们生活的城市正在推进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这对外贸生意带来很多变化,今年5月初,义乌又成为了国际陆港城市,义乌港二期也将投入使用,这一切,给我们生意人带来了便利、快捷与更大的商机。” 国际陆港, 义乌离港口梦更近一步 跻身国际陆港城市,是义乌实现港口梦的多年追求。 据市物流办负责人介绍,4月25日至5月1日,联合国亚太地区经济社会委员会第69届年会在泰国曼谷召开,年会上中国、俄罗斯、印度等各成员国表决通过了《政府间陆港协定》,包括中国、俄罗斯、韩国、印度在内的27个亚太经社会成员国的240个城市被正式确定为国际陆港城市,我国有包括义乌在内的17个城市名列其中,义乌是我省乃至我国东部地区唯一一个被列入的内陆城市。 义乌市交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第二分公司总经理黄文胜对此表示,作为省重点工程和全省3个“大通关”重点建设项目之一,义乌港能够提供一站式国际物流服务,列入国际陆港城市后,对外贸易会更加频繁,港口的功能和地位将进一步显现。 义乌港, 二期工程8月初试运行 不仅仅对自己生活的城市有着特殊的感情,鲍新民对每天奋斗的经营场地——义乌港也是情有独钟、了解颇深。他说:“随着义乌港一期的投入使用和二期的即将试运行,离‘大通关’的目标越来越近,小商品走出国门会越来越便捷。” 依托义乌国际商贸城这一“全球超市”,全市货运量年年攀升,早在2005年,义乌出口小商品标准集装箱就超过25万个,远远超出原有义乌国际物流中心年处理10万标准箱的设计要求。 为此,义乌决定建造功能完善的义乌港,并计划把义乌港打造成在全国和全球具有重要影响的小商品集散枢纽,实现“大通关”梦想。市交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义乌港的投资建设和管理,据公司负责人介绍,义乌港共分两期实施,项目一期工程占地394亩,设计年集装箱出口量50万标箱,目前入驻企业包括船公司、国际货代、外贸、物流、报关、报检等行业。 义乌港二期工程将进驻海关、检验检疫等监管部门,将于8月初投入调试、试运行,“监管程序”即将由虚拟进入实质性阶段。 打造全国乃至亚太地区 物流高地 义乌港全面投用后,将成为“进出口货物集聚区、国际物流信息枢纽、查验通关中心、国际物流服务中心”等功能齐全的内陆口岸,这一切,鲍新民已经感觉到了,他表示,今后,在义乌港办公,不仅硬件环境更先进,国际贸易的各种软环境也将更加优质、便捷。 的确,在浙江中部这片不靠海的丘陵中间,国际陆港城市的横空出世,正在成为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的一个窗口,当然,这个窗口将越来越靓丽。记者从市物流办了解到,下一步,义乌将根据《政府间陆港协定》相关规定以及发展和营运陆港的指导原则,着手建立有利于陆港发展和顺畅营运的新体制,为国际贸易提供更方便、更快捷的国际港口服务,逐步把义乌打造成全国乃至亚太地区的物流高地。 |
GMT+8, 2025-7-18 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