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网

 找回密码
 注册
义乌网 首页 义乌新闻 查看内容

改革红利,掀起浙商回乡创业新浪潮

2013-12-8 11:39

摘要:  11月26日下午,浙商回归助推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项目推介会在杭州举行。会上现场签约完成了47个投资项目,其中属于浙商回归的项目有15个,投资额达277.54亿元。  年产2亿副环保扑克等项目的主体厂房已经结顶; ...


 11月26日下午,浙商回归助推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项目推介会在杭州举行。会上现场签约完成了47个投资项目,其中属于浙商回归的项目有15个,投资额达277.54亿元。

  年产2亿副环保扑克等项目的主体厂房已经结顶;年产9.8万吨的锦纶差别化长丝项目设备正在安装;总投资17.68亿的商业广场项目,省外到位资金已达12.45亿元……

  义乌“浙江回归”引进项目一路高歌:今年1至10月,我市引进浙商回归项目40个(含结转项目10个),合同计划总投资87.47亿元,其中省外方总投资82.25亿元;引进浙商回归投资22.9亿元,同比增长63.6%。在引进的浙商回归项目中,属重大产业项目的10个,重大科技人才项目14个。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省外、海外的浙商回乡投资兴业,掀起了浙商回归发展热潮。

  “鹁鸪”筑巢,助力义乌经济新发展

  12月初,沐浴着冬日的暖阳,地处义乌苏溪的华鼎锦纶股份有限公司年产2万吨差别化DTY锦纶长丝项目工地一片红火,厂房基本结顶,从国外引进的机器设备正在安装之中。“企业从今年年初开始动工,总投资3.13亿元,其中省外到位资金达8510万元。预计明年3月即可投产。”公司负责人说。

  “华鼎锦纶”项目由在江苏创业的义乌人丁尔民投资兴建。实际上,像丁尔民这样外出创业成功后回报乡里的人士越来越多。为了进一步密切在外义乌人与家乡政府的沟通和联系,我市有关方面建立了浙义商信息库。据统计,义乌在外省经商办厂的商会会员有2000多人。

  “无论我们走多远,在外边的事业做得有多大,我们的根始终在义乌。”已经将企业总部迁回义乌的“欧意电器”负责人方志明说出了在外义商的心声。

  2004年,方志明在广东省中山市创办的广东欧意电器有限公司,取得了令同行瞩目的业绩,被认定为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欧意”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方志明本人也被授予“广东省优秀企业家”荣誉称号。两年前,方志明投资3亿元,在义乌苏溪建成了“欧意电器工业园”新厂区,从德国进口了一套价值4000万元的整体橱柜设施生产线。

  “我的回归,不是简单的广东生产车间的复制,而是整合了世界生产技术、研发能力、品牌影响力等各种资源,与义乌的市场销售渠道、网络相结合,构筑起‘欧意电器’整个企业‘总部’。”方志明说。眼下,“欧意电器”正着手启动第二期投资项目,拟投入资金4.5亿元人民币,新增两条电器生产线和一条橱柜生产线。

  义乌有句民谣:“金鹁鸪、银鹁鸪,飞来飞去飞义乌!”“欧意电器”的回归,便是义乌商人回归的典范。其实走出去的义商从来没有忘记自己的家乡,他们中的很多人一直在思考该带什么样的项目回义乌。

  义乌市金融商务区·浙商回归总部基地项目,是浙中崛起千亿工程义乌市“三百亿助推国贸改革”重大项目之一,包括位于金融商务区一期东西两侧核心地块的“中福广场”和“福田银座”两大综合体项目。这一项目,目前已成为义乌市政府为大多数浙商、义商回归搭建的一座桥梁。

  今年9月15日,当义乌市国际商贸城管委会、国资公司负责人向在上海创业、经商的30余名义商发出邀请后,这一来自家乡的呼唤,赢得了义商们的热烈响应。上海义乌商会副会长、上海宝力投资发展公司董事长郑庚说:“我在外创业几十年,热切盼望能借助金融商务区·浙商回归总部基地这一项目,将我的企业发展与服务家乡发展结合起来。”

  政府牵头搭台,省外海外浙商回报桑梓。茁壮成长起来的浙商群体,如今正成为回乡创业、推进浙江经济转型升级的主力军,成为义乌市工业经济的重要增长极。据统计,前三季度,我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17.2亿元,同比增长9.6%;1-10月,实现出口总额149亿美元,同比增长145%。

  义乌高调喊话,一天揽金277亿

  11月26日下午,浙商回归助推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项目推介会在杭州举行。会上现场签约完成了47个投资项目,总投资额达到500多亿元。47个项目中,属于浙商回归的项目有15个,投资额达277.54亿元。这些项目以电子商务、现代物流、金融等现代服务业为主,涉及先进制造业、科技人才、文化旅游等领域。

  “义乌电子商务发展推动着物流业的飞速发展,我的企业正好赶上了义乌物流平台建设这个发展机遇。义乌的投资环境和政策,必将推动我们的事业风生水起。”普洛斯投资管理(中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钱骏深有感触地说。

  当天,普洛斯投资管理(中国)有限公司、上海逸合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与义乌市政府在现场签下了总投资16.5亿元的国际陆港物流园—普洛斯(义乌)物流园项目。钱骏对项目能够落户义乌、与义乌并肩前行表示了极大的信心。

  在云南、山东等地兴办市场的义乌商人刘卫高、金位海等,每时每刻都在寻找回乡创业的新机会。这次他们分别与市国际商贸城管委会签下了浙江芬莉总部大楼项目、金田阳光总部经济大楼项目。

  刘卫高说,在此之前,他曾想过把总部放在北京。但在外浙商对家乡都有一种无法割舍的情感,飞出去的鸟儿毕竟还是要飞回家乡的,多年离乡发展让在外浙商都有渴望反哺家乡的构想。

  “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背景下的义乌,敞开胸怀、诚邀各路精英,共享机遇、携手缔造商城新传奇。”在当天的推介会上,市长何美华的这一呼唤,引起了省外海外浙商的强烈共鸣。乘着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的东风,在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第二个三年行动计划和“五大转型”大背景下,参加当天签约的浙商代表表示出对义乌这片改革新热土的喜爱,不约而同地走进这座没有围墙的城市投资兴业。

  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与义乌市政府签下了总投资100亿元的“复星城”项目,从事健康、高端旅游和住宅开发。在签约现场,上海复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王国光说,义乌是浙商回归的宝地,也是苏浙一带的国际化核心城市,聚集了全国各地的客商。这次“复地”与义乌合作,看中的就是义乌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发展前景。企业将组织最优秀的团队,以国际一流的水准做好规划、落实资金,打造“复地”的“义乌风潮”。

  投资环境优化

  力促共赢发展

  随着“义乌试点”这一国家级战略的实施和投资环境的进一步优化,义乌在政策、人才,以及创业氛围上的优势凸显,由此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浙商回归创业。

  “选择义乌,是因为当地政府有极强的服务理念。”作为浙商回归重大产业项目——浙江博尼锦纶科技有限公司年产9.8万吨锦纶差别化长丝项目,总投资近10亿元,省外资金已到位近2亿元。通过对这一项实行“三制”办理制度,在项目土地挂牌的同时,行政服务中心同时启动审批手续,从项目立项至施工,前后只用了17个工作日,由此大大推进了重大项目的进度。目前,该公司已进入设备安装调试阶段,预计再过两个月即可投入生产。

  “像‘博尼锦纶’这样的审批速度并非个案。”据市行政服务中心管委会主任王瑞铨介绍,总投资3.78亿元的浙江高鸿电子技术有限公司电子信息产业园项目,目前省外资金已到位1993万元。通过对这一项目实行差别化审批(即各审批部门针对不同的项目制定不同的审批标准),对建筑方案在设计阶段提前介入,实行网上预审等,从立项到开工仅用时42天。

  实业是地方经济的根基。义乌靠什么吸引浙商回归呢?“市委、市政府将回归工程作为一个有力抓手,出台了各项优惠政策,感召在外浙商融入到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中来;通过实施亲情招商、展会招商、协作招商等办法,精心策划组织各种招商推介活动,狠抓重大项目跟踪推进,破解项目推进中出现的难题;制定全员招商考核办法,激发全市各单位引荐招商项目信息的热情,着力推动‘义乌人经济’向‘义乌市经济’发展。”市招商局负责人介绍。

  “义乌试点”的政策效应也在进一步放大,国家8部委正式复函同意在义乌试行市场采购贸易方式,促成了基层创新和顶层设计的有机结合;国土专项改革有力推进,着力在土地要素、空间利用等方面为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提供坚实保障;围绕贸易金融创新,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规模、覆盖面和影响力,跨境人民币业务累计突破600亿元,个人跨境业务突破60亿元……

  “义乌拥有辐射全球的平台优势、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融入国际的开放优势、高效便捷的渠道优势。在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的国家战略背景下,义乌着力从市场、产业、城市、社会、政府等五大转型入手,义商回归发展空间将会更大。可以说,义乌已为广大义商搭建了更为广阔的创业创新舞台,为广大海内外浙商提供着源源不断的新机遇。”市委书记李一飞说,在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背景下的义乌,正敞开胸怀、诚邀各路精英,共享机遇、携手缔造商城新传奇。

好看的电视剧

“00后”藏族小伙在义“圆梦”  多维赋能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地下出租屋“安全大换装”  防治病虫害 减损保增收  我市“人工+智能”虫情监测体系推动农作物病虫草害防治见成效  “红扳手”夏日送清凉 汽修服务护航出行  

义乌网

GMT+8, 2025-7-18 18:1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