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浙江检验检疫局通报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和义乌市场采购商品出口的监管情况。由于日前国家质检总局对浙江、福建、江苏等地38家玩具生产企业召回41批次玩具产品,出口玩具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情况也成为不少人关注的焦点。
据了解,今年1月-12月10日共完成市场采购出口商品检验检疫62871批,同期义乌局辖区共收到90例国外通报,其中关于玩具的通报就有21起。通报的主要原因为重金属含量或迁移量超标、领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超标、偶氮超标、甲醛超标等。义乌检验检疫局综合处处长龚逸能告诉记者,在通报的不合格玩具中,领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超标占了很大一部分,“儿童如果玩了领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超标的玩具后不洗手,被吃了进去,会导致孩子发育不健全,甚至出现生殖问题。” 而出口玩具质量安全示范区就很好地降低了通报发生率。目前,已经有近50%的市场玩具商位完成了二维码注册备案,只要用手机刷一刷,产品来源、质量情况、商位信息一目了然。明年春节前,义乌检验检疫局还将树立一批示范商位,以点带面,逐步提高市场玩具商品总体质量。 据了解,通过改革试点的一系列工作,截止到12月10日,义乌辖区的出口工业品通报比去年同期下降了35%。 |
GMT+8, 2025-7-18 2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