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9日下午4时,南门街与江东路十字路口车辆川流不息,拐角处非机动车道上,4名交警和行政执法队员认真注视着过往车辆,在他们示意下,一辆机动三轮车和一辆残疾车被拦了下来。“2014年1月1日起,主城区和重点区域将禁止机动三轮车通行,现有车辆可凭相关票据申请回购。”执法人员一边说,一边给车主递上回购指南。 随着机动三轮车回购倒计时临近,我市相关部门继续加大劝导力度、加快回购进度、加深宣传广度,稳步推进整治工作。从有关部门获悉,截至昨日,整治范围内回购机动三轮车已超过2万辆。 把考核指标转化为 常态工作目标 机动三轮车综合整治是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一项重要内容。当前,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各项活动正如火如荼开展,按照“两步走”的创建目标,我市将争取在2014年获得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到2017年创建成为全国文明城市。 全国文明城市是一个城市综合实力的体现,是城市最有价值的无形资产和城市名片。以提升城市化水平、城市管理能力为着力点,创建过程就是一个城市品质和品位逐步提高的过程。 一直来,我市都把创建工作作为强化城市管理、改善城市环境的切入点,不断创新活动载体,先后获得了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生态市等多个“国字号”荣誉。这些不同领域的“单项冠军”为文明城市创建奠定了基础,一些优势还能得以延续,但自查缺点,也存在不少短板。 如何让创建成果在“轰动一时”之后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全市创建动员会提出,文明城市创建要突出重点、解决难点,扎实开展好机动三轮车综合整治、占道经营和流动摊点整治、户外广告设施整治、小餐饮食品安全整治等“八大专项行动”,同步抓好基层创建、文明礼仪教育、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五方面重点工作”,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共同推进工作落实。 创建活动既要有近期目标,更要有长远效应。10月底,我市下发《关于建立义乌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七项保障机制的通知》,从建立科学、严谨、规范的长效机制入手,在每月通报、督查督办、考核、问责、舆论引导、社区共建、文明创建路段长等七个方面做了全方位、多层面的规定,把全国文明城市各项测评指标转化为各街道、部门的常态工作任务,确保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真正落实到位。 把美好愿望 转化为自觉行动 文明市民是文明城市的主体,文明城市说到底是人的文明。因此,在完成好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各项测评指标的同时,还必须把广泛动员市民、充分依靠市民、努力造福市民,作为创建工作的出发点。 据介绍,全国文明城市的评选规则经过多次修改完善,每一次修改的目的都是为了推动参评城市更加长效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城市文明水平。内容广泛、重视民意、更加务实、方法多样、注重平时……从全国文明城市测评特点中可以看出,以惠民、为民、务实为出发点,创建过程也是一个为市民带来实惠的过程,一个市民素质得到提升的过程。 文明城市创建,一方面对市民的个人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另一方面市民对城市建设功能的需求也相应提高,建设美好家园的愿望更加强烈。文明创建工作必须从惠民角度出发,在创建工作中,要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加大对社会民生、社会保障、居住环境等方方面面的改善,让市民真切感受到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带来的巨大好处。 通过梳理文明城市测评体系的达标状况,我市目前主要存在城市功能不全、基础设施不完善、管理水平不高、公共服务能力不强、市民素质有待提升五个方面的差距,需要今后几年乃至更长时间的不懈努力。 只有让市民深刻意识到创建工作与每个人息息相关,才能让他们积极参与到创建工作中来。只有调动广大市民参与创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使创建文明城市的过程成为集中民力、反映民智、凝聚民心的过程。 文明的体现在于长久的坚持。借助创建文明城市这个有效载体,进一步提高市民的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广大市民应自觉把自己作为城市的一个“窗口”、一张“名片”、一个“品牌”,全力支持,积极投入到创建活动中,改变影响城市文明的陋习,使规范成为习惯,使习惯成为自然,为文明城市创建贡献自己的力量。 |
GMT+8, 2025-7-18 2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