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全市上下纷纷响应“五水共治”动员大会精神,社会各界踊跃为“五水共治”基金捐款。各镇街、部门、单位更是迅速行动,明确任务,深入部署,动员全市上下以重整山河的信心和壮士断腕的决心,强力推进治污水、保供水、防洪水、排涝水、抓节水“五水共治”工作,以治水为突破口倒逼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全力建设“碧水商城”。 治水问题,从表面上看是环境问题、生态问题,其本质是发展方式问题。从我市情况来看,虽然市场化、工业化快速推进,经济发展较快,但是大量的是围绕市场的中小微企业,其中很多还是劳动密集型、生产工艺落后、污染较为严重的企业,经济发展方式仍较为粗放,由此看来,我市产业结构调整仍将任重道远。 去年以来,我市开展了声势浩大的“碧剑”系列行动,压缩低端产业发展空间,由此关停取缔企业999家,停产整顿企业1471家。“碧剑”行动为全市“五水共治”开了个好头。不过,我市的治水任务还很艰巨,水环境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长期积累的问题依然存在,突出表现为分散污染源多、网管不健全、达标排放率低、河面河床水质严重污染、农村污水治理难度大等诸多方面。据环保部门监测,目前义乌江及17条支流(除楂林溪、吴溪、环溪外)均属Ⅴ类或劣Ⅴ类水,全市19条溪(河)流30个断面中,劣Ⅴ类水体占3/4左右。 治水犹如一盘棋局。为扎实推进全市“五水共治”工作,我市更加明确“五水共治”工作的总体思路:以建设生态义乌、美丽义乌为目标,以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为出发点,以“碧水商城”行动为载体,以实施“河长制”为工作保障,综合治污水、科学防洪水、生态激活水(排涝水)、安全保供水、全社会抓节水,持续改善水环境质量,再造城市水生态系统,强化水资源保障,推进义乌转型发展。力争3年(2014-2016年)基本解决问题,全面改观;5年(2014-2018年)基本不出问题,实现质变。 下一步,我市将更加明确“清三河、两覆盖、两转型”治水任务,扎实工作,将治理污水逐步推向深入。 开展“清三河”行动。更加认识黑河、臭河、垃圾河是环境之丑、民心所恶,是治污工作的当务之急。我市将着力整治黑河、臭河、垃圾河,确保2014年消灭垃圾河,2015年底基本达到水体不黑不臭、水面不油不污、水质无毒无害。 开展“两覆盖”行动。通过努力,逐步实现城乡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和农村污水处理基本覆盖。在城乡污水处理设施方面,将加快实施雨污分流与截污纳管工程,积极推进雨污分流,全面封堵违法排污口,提高污水收集率和污水处理厂的负荷水平;在农村污水处理方面,到2015年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覆盖率力争达到100%,农户覆盖率提高到85%以上。 开展“两转型”行动。在农业转型方面,加大畜禽养殖行业整治力度,依法拆除“低、小、散、乱”养殖场(棚),到2014年底全市生猪存栏量减少到12万头;在工业转型方面,继续开展“碧剑”系列行动,保持高压态势,以铁的决心、铁的手腕,坚决整治“三无”企业、高能耗高污染企业、恶意排放企业。 |
GMT+8, 2025-7-19 01:22